水多了就泡倒墙?
3月份,初三的儿子通过选拔跟其他百十个孩子一起提前进入了高中。新奇、兴奋劲还没有过,他们就被现实打倒了。高中课程难度虽大,但是老师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加之这些孩子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所以知识学习带给他们的困扰并不大。打倒他们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学习就要下苦功夫,没有学习时间的保证,想要出成绩、考名牌是妄谈。水多了就泡倒墙。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于是接下来的清明、五一、端午等几个假期都被压缩。不仅如此,为了调休,有时连续三周都周末不休。这些孩子,有的初中没有住过校,有的虽然住过校,也是一周回家一次。连续两三周不放假,加上从早到晚密密麻麻的课程安排,让这些孩子烦躁不安。终于盼到了暑假,本想松一口气的孩子们等来的是两个周的假期和一百五十多张卷子。孩子们又有怎样的表现呢?烦、愤怒、对未来三年高中生活的恐惧、不断地发牢骚……有些孩子甚至说:“反正做不完,干脆就不做了,爱咋地咋地。”
“水多了泡倒墙”对不对呢?对于“墙”来说肯定是对的。但是如果将“水”喻指时间,用“泡倒墙”喻指取得好成绩,“水多了泡倒墙”却未必正确。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坚持和时间的投入是基本的保证。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时间投入是必要的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里用的是“投入”,即这段时间一定是“专心致志”地在学习。学生专心致志地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之水”多了,才可能达到“泡倒墙”取得好成绩的目的。
如果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自觉自发地将时间用于学习,而是被逼迫、被压制,不得不待在学习桌前,这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教育不排斥分数”,但要“让分数带有生命的温度”。将学生真正看做有生命的个体,从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和终身发展出发去研究教育教学,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自觉自发地将时间用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