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心情随笔

2017-11-19 欲穷登峰处,须行大南山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198人  Michael_Buble

      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去徒步,有一天我会发表游记。而这一切的机会,都源于我的朋友,暂且叫她芙蓉花好了,更是源于我的父亲。十一月十八日周六,是我父亲的生日,原本提前一天赶回去陪陪父亲,父亲却说,他希望他能一个人度过这个生日,并且要去山上看风景,晚上不回来了。芙蓉花知道以后,一面感叹着我父亲的洒脱的心态,一面也想着自己能够去徒步。于是我们一起同行。

      时间不多,第二天就是周六了。我们来到了大南山的脚下,也就是大王庙。一开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徒步,找到了一条小道,作为登山口,开始了我们的徒步之旅。路途不算崎岖,走起路来也是让人微微冒汗。大约四十分钟,我们三人的脸上已经挂上了汗珠,但我却很喜欢汗流满面的感觉。回头看看,山脚离我们越来越远,四周是树枝,很宁静,如果一阵风轻拂过来,像是吃着一支冰镇雪糕的感觉。过了没多久,看起来离白云很近,像是一堆棉花糖,我们停下来留影。在这里站了一会,一鞋子上全是蚂蚁,顿时跳了起来,像个弹跳机器人。

2017-11-19 欲穷登峰处,须行大南山

      唐朝张锡有诗句“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我们走在一块大石头上面休息,看到远处的山撩动着几缕轻薄的云雾,影影绰绰,突出来的山峰一处连着一处,重叠环绕;近处的山峦艳丽绮美,漫山遍野的树扎根在泥土里,郁郁葱葱。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我们也期望着风筝飞得高,在风中翩翩起舞,只是风姑娘像是开玩笑似的,偶尔拂过来阵风,风筝便和着它的步伐,时而感觉要飞起来了,时而感觉要拥抱山林。拍摄的放风筝的照片,我特别喜欢,看上去在山间中特别宁静的感觉,那更不用说当我们小憩于山石上眺望着四周的山峰和山坡的时候,天地间都静静的,带给我们的美妙的感觉了。我想起了芈月传中芈月对子歇说到:“未遇见秦王之前,月儿只看重儿女之情,白水鉴心,清澈如溪。结识秦王之后,才知道,这世上,还有另一种高岸深谷的情义。”大概也就是芈月对于子歇这种心胸宽阔,透明豁达的感觉了!

2017-11-19 欲穷登峰处,须行大南山 2017-11-19 欲穷登峰处,须行大南山

      接下来继续前行,这段路大部分是上坡,有点气喘,而上坡徒步的时候是不适合停下来的,容易感觉疲惫。走上了在我们当时的视角里看起来最高的山峰,遇见了和我们相反方向的徒步者,看样子腿有些发软。徒步者问我们是不是刚开始登山,而我们已经徒步有四小时。询问还有多久,再过去是不是最高的山,他表示这都不算什么,半山腰都还远着呢,在天黑之前没有办法走完,建议我们下山。告别这位徒步者,继续往前面走。一路上遇见了几拨相反方向的人群,都建议我们跟着他们下山,山上会很冷,会起雾,我们什么都没有,会很危险。在犹豫的时候,朋友说到,如果是他,他会继续往前面走,要不要经历一次绝望,如果我们害怕,就原路返回。我们豁出去了,秉着哪怕在山上过夜无人援助时绝望的信念。加快了步伐,来到了另个山坡,留影了几张。云朵离我们是那么的近,背后是骆驼一样的峰,蜿蜒清晰的小路附在山脊上,显得格外得宽阔。脚下的路径因走的多了而草木贫瘠,路径四处是麦黄色的芦苇,朝向着我们,似乎在与我们对话和微笑。再远一点的山,因为被云晕覆盖上了边缘,墨如泼出的画面感十分足,显得朦胧,尽管看起来似乎离得不远,但徒步到山头得以小时算起。

     曾经在杭州时,我问一朋友,为什么不把美景拍下,他回答说,他有最好的摄像机,就是眼睛。如果说眼睛是最好的摄像机,那么拍下的照片就是美丽的回忆册,供我们独自一人时默默欣赏与回味。我们看到的芦苇丛微微摆头,忍不住把他们列入回忆册。近处色彩暖和,远处天水一色。

     在这里,阳光照射在山上的一角,像是暗格子里的一盏灯,沟壑分明;云朵笼罩下的景色,像是烟气的湖面,想象着李白诗人泛着轻舟,摇着竹扇,缓缓而来;被山环绕起来的大概就是龙岩寺,一路上看着它不少次,因其建于“龙舌石”岩下,巨石依地立起,积山之灵气;主殿为“龙舌石”所覆盖,故取名“龙岩寺”。周围峰突兀,峰脉清晰,交错纵横,有“龙蟠福地,岩显名山”。

      山岭后的云朵出现了魅影的感觉,远处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点,走进看的时候像是一片荒漠。又像是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的黄土高原,“一抔黄土尽是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苦难”。

     渐渐地,起雾了,它并非静止不动,来模糊你的双眼,而是随风飘动,让全身的细胞感觉到一股冷气,不得不加快速度,让身体热起来。夜色倒是暗了起来,带着一点小雨,感觉到今晚可能得在山上吹一晚了。穿过一片片的从林海,这黄灿灿的'荒漠”已经被甩在后面。

     六点钟不到,天色就暗了下来,加上飘着点小雨,路上会有些滑,得依靠电筒前行。依靠电筒前行的这段,路程让我记忆深刻,原本自己是尤其害怕黑夜,这一次顾不了那么多,也没有那么的害怕。温度更冷了点,看到远处有帐篷和灯光,有同伴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不一样,在听到他们说有多余的帐篷的时候很高兴,以为不用“赤条条”露宿山头。结果是,他们跟我们开玩笑的。有点点不知所措。他们说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帐篷,说不定愿意收留我们,结果也是没有。经过这两次,心里想着不管后面路过谁的帐篷,都不会留下来,继续往前面走,豁出去了,做好了被风吹被雨淋的心里打算,或许很冷很冷,也许第二天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出来。越走越有干劲,遇到了三个徒步者,愿意收留我们,但我们不愿意留下来,就这样一直走。

     我不知道怎样感受和理解夜晚的山间。它是一种自造的孤独、带着阴冷气质,道路两旁的丛林呼呼作响,也是无法抵达风的内心,就像我不管站在它的皮肤、耳朵和眼睛后面,看一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无法透过黑夜去看穿山间的魅力。

     时间不断地过去,手机信号也是搜索不到,但心里已经逐渐踏实,不在乎今夜要如何度过,内心更多的是回味白天所看到的一景一色,回忆起我们三人徒步的时光,觉得过得特别浪漫,内心很是温暖,有他们两个陪伴着。我有在想,我敢不敢一个人去徒步,敢不敢一个人在黑夜行走和穿梭,如果今天是我一个人在这里,我会有什么想法。到处是黑色,只有风声跟你说话,无论你害怕不害怕,为了尽量让自己去适应黑夜,我的步伐会快一些,看看一个人的时候心里什么感受,也不能隔得太远,容易走丢。对于自己的表现超过了自己的预估。

     在徒步的时候,我想起了一百一十万字的著作《平凡的世界》里我最喜欢的孙少安,他的隐忍、他对苦痛生活怀揣着火辣滚烫的深情、面对生活绝望和苦痛是那么不甘心,让人心疼与佩服。想起他,内心也是充满着能量,步伐越来越轻快,心情也越来越放松和随意。就像高中语文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感觉快到山脚下了,出去后没有车可以搭乘,想起过来徒步的之前,和我们拼车的年轻小伙子留下来一个电话,说有需要找他。三个手机只有一个手机有一格信号,断断续续联系上了他。到了晚上十点半,我们已经来到了山脚下的牌坊。他让他的同学过来接我们,把我们送到了县里。临别时,面对我们的感谢,他说了句没关系,出去了记得说我们惠东人好就可以了,也是感动不已,虽然只有一面之缘。

     夜间十一点多来到了县里,意味着一天的徒步之旅就已经结束了,该回到有人有房有红绿灯的地方过起生活。吃过火锅回到酒店,那一晚四点半过后我基本是失眠状态,偶尔断断续续得小睡,愈是想要入睡,愈是让你清醒。这一次的大南山徒步之旅让我很难忘,我的朋友们也是。能够来徒步,得感谢他们的陪伴,不畏艰险,与你并肩。

     我记得有人对我说过,不走,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别人对我们说的可能有虚的,能力也未必比我们强,如果不够强大,就会害怕,会觉得接下里的路很难走或者不可能。我会记得他的话,教会我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教会我要去前进。在后面的日子里,我都希望我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原来越好!一路前行,有人给你温暖与鼓励,是你坚持的理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