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图语写作(24)|那一粒种子永远在(下)
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县里工作,单位每年都会有一场小型的联欢会,自娱自乐。不久发现,她是文艺爱好者,积极地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唱跳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积极性和引领带动作用。一个集体往往需要有人带领,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单位的文艺生活活跃起来了。
系统内要组织一场文艺汇演,为了在汇演中取得好名次好成绩,单位工会请了县城比较有名的舞蹈老师现场教学。一首张也演唱的《吉祥颂》被编排成扇子舞,六位女同志苦练两个月,几乎每天练习两个小时。
那是她第一次接触专业的舞蹈老师,她们由不会做,觉得太难到最后都能完成老师的要求,期间经过了克服困难和辛苦付出。老师要求严格,每练一组动作,要求每人单独展示,一个一个人过关后,再教新动作。只要有人未通过,就一遍一遍地重来。
严师出高徒,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不觉中,六位“演员”通过刻苦认真地练习,都有了长足长进,进步很大。
参加汇演时,几百人聚集在一所学校的大会场,高高的大舞台很有氛围感,那是她第一次登上有表演感觉的舞台。虽然舞蹈音乐在那一天播放时出了一点差池——伴奏和演唱分离,和练习时不一样,影响了她们跳的感觉,因为熟练,凭着一种节奏感,台下的观众竟没有发现,最后她出演的这个节目还赢得了“一等奖”。
随后很多年,系统内的人们每当见到她,都会提起那一次汇演,朝她竖起大拇指。她深知,有专业老师指导教授和刻苦练习精进的作用多么巨大。
此后每年单位举办联欢会,都会请来唱歌或跳舞的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进步很快,对音乐和舞蹈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她被调到市里工作不久,又成了单位的文艺骨干,每次活动都会积极参加,为她枯燥、单调的工作增添了很多乐趣。
在2006年5月的一天早晨,她去公园散步,被带有功放功能音响播放的磁性音乐所吸引,发现公园北门有一群中老年妇女在随乐起舞,队伍前面有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在教授、领跳,跳得真不错呢。
停步观望,不由自主地站在最后一排伸胳膊动腿扭起来,不会跳,怕什么,锻炼嘛,紧随着别人,急里慌忙的,慢半拍慢一拍,跟着做呗。
在单位常演节目锻炼了胆量,一个字“敢”,敢于伸手,敢于尝试。
从那天开始,她问清了早晨开始锻炼的时间点,她参与进来了,她很认真地跟起来了,大概练了两周时间,被老师发现,到后排找到她,说想让她去第一排领舞,她说她刚来,还不会,老师说没关系,原来已学过的舞蹈,可以教她,因为他观察她学得又快又认真。
他被老师抽调安排在第一排,到第一排是什么感觉?有了压力和责任啊,后排的人都看着你呢,你跳得不好,跳得不对,那成何体统?其他人要吐槽你。
她更加认真,更加刻苦了,她向老师请教,她为团队更好发展,向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她在家揣摩,她对镜练习。虽然过几年看到以前的视频,都会觉得好笑,怎么跳成这个样子——大臂不会带动,全靠肘关节带动小臂在跳,所以不好看。
跟随到一个团队,开始慢慢地不间断地学习,跟着老师学,跟着比你跳得好的同伴学,在一起交流探讨,慢慢地进步。有了智能手机后,开始在手机上跟着舞蹈老师自学,揣摩舞蹈动作,她的乐感没问题,究竟怎么伸胳膊动腿,才有美感?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发现,童子功最厉害,举手投足的协调和情感释放到位,后天的揣摩练习和精进也很关键,对于没有专业舞蹈基础的中老年人,只有悟和练,只有苦练和慢慢体悟,没有什么捷径。一个人做任何事,不怕开始不会,做得不好,就怕不认真、不精进,懈怠自己,马马虎虎,对自己没有要求。
她对自己有要求,对音乐的痴迷、对舞蹈的喜爱,那颗种子已经在她心里发芽。每天定铃起床,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晨练跳舞,除非极冷的和非正常的天气不能在外锻炼,除非出差不在市里,除非身体偶尔不允许,她会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即便她工作岗位有调整,工作特别繁忙时,她没有停止过,她把晨炼当做了她的加油站,当成了她减轻压力、释放情绪的出口。
最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刚调到市里工作,母亲希望她每周六在县城住一天,那周日早晨怎么办呢?
她已经会开车,她会在周日早晨,开车从县里跑到市里,来到晨练队伍中跳舞锻炼,一个多小时跳完舞后,再开车回到县城家里吃早饭。当有人得知她的这番操作后,简直要惊掉了下巴,真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这种痴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身体有益的痴迷,她得益于这种痴迷,近20年来,她很少感冒,很少闹毛病,在同龄人中属于精神状态好,一直保有好奇心、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秀品质。
她总结,这和她坚持早晨晨练一个小时分不开。
她相信,也正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