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中华名人文萃》

论语新视界006|最实话:做人要厚道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113人  龙门村夫

在生活中,那些油嘴滑舌、花言巧语的人一般不会受到欢迎或者喜欢,除非那些喜欢被别人奉承的人。而这些喜欢被别人奉承的人,大多数也是一些具有同样品质的人,或者即将变成或者已经变成了同样品质的人,所谓人以群分。

油嘴滑舌、花言巧语,就是“巧言令色”的意思。有这样行为的人,孔子认为基本上都不是“仁”的人。孔子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1.3)

孔子很不喜欢这样的人,认为这样的人,一般没有仁心,不会爱人。

另外,孔子还说: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第5.25)

足恭,就是过分恭敬、过分谦卑,点头哈腰。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伪善的、讨好人的面色,过分恭敬、谄媚人,这些行为左丘明感到可耻,我也感到可耻。

左丘明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人,鲁国太史,左丘是姓,明是名字。根据《史记》记载,左丘明撰写了《春秋左氏传》和《国语》。目前还没有找到关于左丘明“耻之”的其他记载。

《公冶长》25章比《学而》3章得更深入。“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实际上,这种行为比巧言令色足恭更甚。

根据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巧言令色的人,为人不诚,为事不任。有这样的朋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这样的下属或者学生,上司、老师以后会生头疼病;有这样的官僚,老百姓可能要遭殃。

孔子很多时候是正面讲仁,这里讲不仁的问题。孔子是鲁国人,他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注重实际行动,特别强调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和过去,这样的人很多,关键是要认真区分,才能不受其伤。怎么区分呢?一方面,自己要做个“仁”的人;另一方面,把别人的言行跟自己对照一下就是了。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12.3)

讱,音rèn,说话迟顿、难说出口,引申为说话谨慎。司马牛问仁的问题。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孔子在这里是有所指的。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史记·仲尼列传》记载他“多言而躁”,是个说话多、好急躁的人。针对他这个毛病,孔子教导他说话要谨慎,不要不过脑子。司马牛有点不理解,孔子给他解释:仁做起来不容易,说起来能容易吗?还是谨慎点,别急别躁。孔子认为,仁是大道德,对己又对人,做起来不容易,要多想一想再去说。

另外,针对这种巧言令色的人,孔子还说: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13.27)

“刚”是刚强;“毅”是坚定有毅力;“木”不是说做木头那样的人,是说要像木头那样质朴;“讷”是说话迟钝,谨言。孔子还曾经曰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4·24)

也是这个意思。

别花言巧语、伪善谄媚,要刚强、坚定、质朴、谨言,这是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

总结起来,就是做人要厚道。

当然,这也只是做人厚道一个方面。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