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大不理娘?那是因为娘做错了这件事-亲子关系
【引子】
哆拉妈妈最近很郁闷,三年级前,孩子跟她每天有说有笑,在学校就是屁大点事儿都会回家跟妈妈叽叽喳喳个没完。四年级开始,哆拉妈妈在原公司升职为部门主管,工作压力比之前多了几倍,哆拉妈妈晕天黑地的忙工作,娘俩经常说不上话,有时,好不容易在家碰上了面,孩子跟妈妈唠叨学校的事情,妈妈白天在公司里积聚了大量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回家后,也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排解,哆拉妈妈很想以积极的方式回应儿子,但是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让哆拉妈妈不停走神,又不好驳孩子的面,只得应付式的跟娃说着笑着。
一来二去,孩子慢慢不找妈妈聊天了。
一年后,哆拉妈妈工作上了正轨,人感觉轻松不少,某天她突然惊觉,孩子已经整整有半年没有跟她聊过学校的事情了。她主动和孩子套近乎,孩子也是爱理不理的,一幅冷漠的样子。
“唉,真是‘孩大不理娘’啊〜”哆拉妈妈感叹道。
真是这样吗?
不是“孩大不理娘”,而是娘做错了这件事情:
在孩子跟前“释放混合信号”!
你是不是也和哆拉妈妈一样,在伴侣前、孩子跟前、或是和要好的朋友、合作伙伴面前“释放混合信号”,令到你们的关系大不于前了呢?
释放混合信号
我们很容易向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发出混合信号,假如假设白天上班时遇到烦心事,但没有地方发泄,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继续工作,晚上回家后你配偶的某句话可能一下子触碰到你那根神经,你的火一下子冒了上来,虽然你即使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努力去克制了,但这种情绪还是体现在了你的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上,这时候你其实向配偶发出了混合的信号。
●什么叫做释放混和信号?
“释放混合信号”这样的词通常用来形容在外交场合,刻意释放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从而达到混淆对方视听的效果。而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释放混和信号是指,向对方发出错误的信号,这样的做法,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先上一个例子,最好的朋友跟你吐槽TA在公司上班的奇葩经历。你很想积极回应,但是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让你不停走神,无法认真倾听朋友的吐槽。一来二回,朋友认为你根本就不在意他。
●释放混和信号的负面影响
亲密关系中,当你在沟通时,不经意释放混和信号,长此以往,会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对方可能会被你这种“混和信号”整得晕头转向,甚至以消极的方式回应你。某天,即使你惊觉自己的“错误”,想要挽回当初的关系,你将付出加倍努力作为代价。
如何避免释放混合信号
方法很简单,就三步:
第一步:你拥有放下的权力
第二步:开门见山式的坦诚
第三步:分享情感体验
●第一步:你拥有放下的权力
在公司工作,需要直面岗位的竞争、工作成果的交付、绩效考核的达标,同样作为一名职场人,我不会要求你放下这一切——如果你放不下的话。那至少,你可以做到把这些留在公司,回家时,可以先放下。在家里充好电,满血复活后,将更好的面对一切的压力。
同时,你也有权放下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恐惧”:戴着面具在社会打拼,久而久之,发现面具像长在身上般,想揭下面具,会有如同揭下皮肤般的疼痛。家是一个具备自我保护和疗愈功能的场所。在家里,你不需要一直戴着面具示人,你可以真实的做自己。
举例:你在公司里积聚了大量的压力或是负面情绪,回家后,也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排解,这个时候太太向你诉苦她一天的经历,从情感上来说,你很想以积极的方式回应太太,但是因为你自己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怎么办?有两个选择,一是将自己的情绪压下,心烦意乱地随声附和太太。另一个选择就是坦诚地告诉太太你的情况。
显然,第一种选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为什么?因为爱太太啊。其实呀,这种做法是无效的,虽然出发点是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梅拉宾博士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法则: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语言和内容,音量、音质、语速、节奏等声音要素则占了38%,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形象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即使不是FBA出身,你的肢体语言,家人也能够觉察。
当你意识到你拥有“放下”的权力,你就获得了自由。
●第二步:开门见山式的坦诚
以文首的哆拉和妈妈为例,如果妈妈能够坦诚地跟孩子说起自己在公司的处境:妈妈现在升职了,工作压力多了几倍,我今天在公司不大顺利,现在头很痛,没有办法专心听你说话。可以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调整一下,然后我们再一起沟通好不好?”
有人可能会问,有时候心情坏到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都没有办法自行调恢复过来,怎么办?有句话叫做:“坏心情就像客人,会来家里拜访,但是不会在家里过夜。”,你可以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上,利用早餐时间和家人沟通也不迟。比如哆拉妈妈,可以在早餐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情,公司的事情,哆拉妈妈还可以邀请哆拉做自己的盟友,一同对抗新工作的压力与挑战呢。当家人一同直面问题,而不是你一个人硬扛时,事情就变得简单纯粹多了。
●第三步:分享情感体验
当孩子跟你聊起他在学校的某个经历,待他说完后,用下面的句子谈论自己的感受(用你的实际情况替换括号里的内容):
“当你分享了(某件事),我感受到了(某种情感),这让我想起(先前的某种记忆或经历)。”
当哆拉跟妈妈说起他在学校里主动报名参加了朗读比赛,并获得优胜奖的经历时。
哆拉妈妈这样回应到:“听到你主动报名比赛,妈妈觉得很欣慰,为你的行动和勇气点赞。这也让我想起了妈妈我在小学参加运动会的事情......"。
分享情感体验,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对的重视,也能够让对方更加了解你,从而增进双方的感情。
哪有什么“孩大不理娘”,那是因为娘做错了这件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