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万行书院

在工作生活中,如何提升自我的专注力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9fecaf0d7b87

做世间上的事怕麻烦,没有耐心,修道会更麻烦,更需要耐心。修道本身就非常复杂,需要非常耐心、细心才能修好。世间上的事与学佛相比容易得多,用心也比较粗糙。可是我们往往是容易的事不愿意做,或者做不好,却喜欢做复杂的事!

世间上哪一样事情不麻烦呢?没有一件事情不需要用心去做。如果你能不厌其烦地面对一件事情,这本身就是在修道。你怕麻烦,挑简单的事做,说明你的心在回避一些事情。这是与道相悖的。也许这件事你回避了,它不会再出现,但是同样性质的问题还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出现。

你不愿意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做得好与差也不愿意去总结经验,做了就做了,过去了就过去了,这样你永远都无法进步。不愿意动脑筋,打坐的时候就容易昏沉。如果你在静坐的过程中,用心去觉察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怎么会昏沉?怎么会想睡觉?怎么会散乱呢?你坐在这里没事干,不按法去修,所以才散乱。散乱久了身心疲惫,就昏沉想睡觉了。

修行和做事一样,当你抓住一件事一鼓作气地做下去,就容易成功。学佛修道也是几年时间就能把功夫练好,培养起来。如果你十年、二十年还没有上路,你修道的心自然会懈怠下来。也许你以为自己没有懈怠,实际上你可以回忆一下,你今天修道的心是否与初发心时一样强烈?譬如当初你每天诵经、拜佛、打坐五六个小时,今天你是否还保持这么长时间呢?如果你学佛十年都能这样保持下来,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心态上也保持不变,你必然会成就。发心很容易,但要把发心的力量延续下去,始终保持不变,非常困难。就像我们劳动一样,真正有力气,做得最好的时候,也就两三个小时。过了这两三个小时,速度就慢下来了。因为身心的力量都有一个时间的限度。

古人通常都是把自己修好以后,再出来弘法。如果一开始就出来弘法,然后再修道,心态就很难平静下来。很少有大根器的人在红尘里转久了,还能看透红尘的种种。多数都是在红尘里越转,陷得越深,越出不来。正因为如此,祖师们通常都主张修行人不要涉足红尘。

对凡夫而言,接触红尘的事越多,身心受到的污染也越多。学佛的人最爱讲“不执著”,实际上除非你不接触红尘的事物,只要接触了,肯定会执著。只有当你成就了,对所接触的事物才不会执著。因为你找到了内在的核心,你的心已经有了一个住处。

当你的心灵没有住处的时候,你一定会住在外面的事物上。也就是说没有得道的人都会住在外在的事物上,只有得道的人才不会住在外在的事物上,而是住在自己内在的核心上。要想修行成就快,必须以小乘佛教的戒律为修行的首备条件,先修后弘。

上次讲到小乘佛教偏重修证,大乘佛教偏重弘扬。小乘的戒律与大乘的戒律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发展而言,大乘佛教所制定的戒律比小乘佛教的好。这就是为什么佛示灭后不久,弟子们很快就产生分歧,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原因。

你不用心看自己的念头,才会坐在这里不知道该干什么。人虽然坐在洞里,思想早就飞到洞外去了。一旦形成了惯性,再想用心把它收回来就非常困难了。实际上不管你的散乱心有多重,只要你用心把它收回来,一百天之内你的心就会变得专注。一旦形成惯性,你用起功来就非常简单了。但在这一百天之内,你必须用心去修炼,用心去觉察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一旦跑掉,赶快让它回来。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部分著述

我们的身心有一种记忆功能,一种惯性,刚开始都是勉强,一旦形成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进入状态。就像一般人都不喜欢劳动一样,但是当你劳动了十天半个月,不劳动你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每天出去劳动一阵,出一出汗,就会感到特别轻松。尤其是当你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僵硬、不舒服、犯困的时候,出去劳动几个小时,出一身透汗,整个身体就舒展开了。身体既然能把里面的汗排出来,为什么不能把里面的病气排出来呢?适当地让身体出一出汗,对健康大有好处。

禅修 心理学 宇宙 吸引力法则 冥想 灵修 打坐 佛学 国学 哲学

本文节选于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