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不随意在恋爱关系中跨越底线?
1
周末再看了一遍《流星花园》,重温了儿时看偶像剧时的感觉,即便是极具年代感的画质也挡不住溢出满屏的青春与冲动。坚强与隐忍的杉菜,霸道但深情的道明寺,文雅且忧郁的花泽类,嬉皮和不羁的美作,沉静却花心的西门,一群代表五种不同类型的青年人却在一部杂糅着冲突,充斥着激荡的偶像剧里演绎着即使在现在看来也人人艳羡的大学青春,所以,难怪今年上半年这部剧重新在大陆卫星播放的时候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回忆杀,不论播放的初衷是不是为了炒作翻拍新剧,这部中国偶像剧鼻祖妥妥吸了一把粉。
剧情有点夸张,但豪不缺乏对现实的反思。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F4和杉菜一行人前往台湾环岛旅游,在某晚的聚会上,美作和西门兄弟般笑话道明寺还是处男,语出随即引发在场众人的惊讶和侧目,尤其是杉菜脸上的惊讶清晰可见。他们的惊讶来自于道明寺内里的生活要求和外在的放荡不羁太不统一了。道明寺脸色微红,及其不自在的说道:“我才不是那么随意的人,没有确定的双方,我才不会随意跟女孩子那样。”小男孩的紧张与坚持在那个充斥着嘲笑,不解和期待的空气中瞬间放大,相较于西门眼中的“交往保鲜期”观,花花公子道明寺可以说是专情好男人了。
2
看到这幕时,突然想起此前一位学生向我倾诉与前男友相处时的不如意。女生外表霸气,高冷,内心其实很火热。当初男生对女孩表达的触动就是源于女生“外表不一”的吸引力,因为男生对女生性格的了解,才有了对她性格不一样的定性,也才有了他眼中的“唯一”,表白成功后,二人顺理成章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情侣,男生学业,工作有成,女生学业,生活稳重,就这样他们就在众人的注目中携手走了半年,然而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五月,我收到女生发的私信:“导儿,我和他分开了,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不合适,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女生一如既往的冷静让辅导员有些许不安,因为该生平时经常找我聊天,把遇到的开心的,不开心的都会和我分享,我也是知道她对这段感情地付出和希冀,惊喜般的开场却只有冰冷的收场,中间的心酸和难受只有自己知道。因为担心学生受伤想不开,便在当晚联系该生进行详细了解。
一开始学生很排斥,觉得没有必要,甚至一谈到她和男孩的情况她便有点冷静得可怕。后来在我的开导下她来到办公室。见到她的那一刻,我有点吃惊,几天不见,该生精神状态极差。问及原因,该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最近有点失眠,不过没事。”该生不再像此前一样聊天,而是有太多的难言之隐。见此状,我就让该生协助做事,一边做事一边和该生聊其他内容,在交谈过程中感觉该生状态没有那么消极,相反能从她身上看到一丝丝阳光,在工作接近尾声时,该生突然转换话题说道:“辅导员,他说跟我在一起不像谈恋爱,觉得我不关心他,不像其他的情侣的女生那么有趣”,说到此处,她停顿了下,我看向了她,过肩的直发随着她前倾的身体斜扣在右脸边上,看不到她的表情,看不到她的眼睛,但我知道她在哭泣,一滴热泪滴在她手头的文件上,晶莹剔透……我依旧没有询问,只是继续手头上的工作,保持这份承诺包裹住她最后的一点自尊。“当初追我,她说我外冷内热,一句懂我我便接受,如今当初的懂大概是懵懂吧。我不是不关心他,不是不喜欢他,只是我不善于娇娇表达。”说完,她彻底崩溃了,泪水如泄洪第八,一样倾泻而出。
我走近她,递了张洁白的纸,拍了拍她的后背:“一切会好的,别太难过,不合适就更不应该勉强在一起,有时候怦然心动不代表真的就会换来长厢厮守。”
“导,还有一件事,有点难以启齿。”她调整自己的情绪后开始一门正经地说道。
听到此,我心头一阵,若有所思的惊望着她。
该生意识到信息接受的偏差,噗嗤一笑,一边摇头一边摇手:“没有没有,不是您想的那样,我们约着出去旅游时的确开房了,但是没有逾越底线。其实真正让我伤心的是他对感情的态度,那次他想和我发生关系,我没有准备好,而且我觉得自己还小,结果他说他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发生点什么,他会很没面子。这次事后,我们冷战了一个月,我等了一个月,结果等来了他的分手。”
说到这里时,她没有流泪,而是很镇定,感觉跟释放,此时应该很感激当时自己的坚定吧,因为她没有被随波逐流所裹挟,而是在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和底线。
我一边拨弄着鼠标,一边问她:“因为你的不同意,分手了,你后悔吗?”
“导,我后悔的话今天就不会在这里了。”
“那你精神状态怎么这么差?听说你几天没吃饭?”
“心情抑郁,一部分因为感情破裂,但不是主要原因,这段不长,不强的感情让我看清了我要的感情,绝不是激情溢出后的干柴烈火,而是激情过后依然坚守自我。”
我认真地看着她说完,然后任性地鼓起了掌。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二人,可空气利却感受到了千人万人。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爱情。”我说。
3
大学生恋情发生的触动机制很多时候是一见钟情,而一见钟情很多时候又是基于一见即美(帅)的反馈,所以当下的大学生恋爱是“速成式的”,或者叫“速配情侣”,从相识到相恋可能短短几天,甚至一天就可以完成速配,更有甚者,一周或一月便发生关系,还将此美其名曰爱情的化学效应,或者冠名为普遍现象,如果不这么做就是与社会脱节,就是基于内在冲动和外在“胁迫”才让我们很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便迅速一脱单,一脱单便迅速不安,一不安便迅速撒欢……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在制造那些年的青春故事时,同样也制造了那些青春事故。因此,才会总有“打胎惯性”的青春电影。
大学生对待感情的态度或许和环境有关,或许和当下青春校园故事有关,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中一些不负责任的态度和玩世不恭的心态是不能引导的,他们无底线的青春爱情观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作为辅导员方,做好引路人的过程中要做一个知心人,具体说来应该做到:
首先,用平等的视角分享真实的故事。学生需要的教育不光只有说教,还应该有倾听和分享,作为辅导员在尝试打入学生心中不敢或不愿的区域时,可以用他们喜欢的姿态来分享自己学生时代青春校园故事(可以来自于自身,也可以来自于同学),从而激发同境心和好奇心,然后用他们接受的视角来倾听他们的故事,很多时候学生心里的故事也很像,有一个愿意倾听的双耳,如果辅导员愿意耐心倾听,那么学生很乐意分享,辅导员自己也更加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其次,用平和的语调讲述正确的恋爱观。这里可以通过班会为依托,辅导员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传递正能量的视频在班会现场播放,这类视频要是校园爱情题材的,播放完后请同学起来谈谈观后感,这样可以做到用学生的声音传递老师想传递的声音。接着辅导员用平和的语调做总结,同样采用平等的姿态将合适的,积极的恋爱观传递给更多的人,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对于已经恋爱的同学有一个恋爱反思过程,对于还未恋爱的同学有一个恋爱引导的过程,这样在形式和语言中渐渐传递了正确的恋爱观。
最后,用平实的语言呼唤学生检视自己的恋爱心理。此时辅导员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课堂现场或班会现场将生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通过平实的,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既能听懂,也能学会,进而掌握。在教学相长中引导学生通过专业心理知识测评自己的恋爱动机,是随波逐流式的恋爱,还是初心不变式的恋爱,是被动式的恋爱,还是主动式的恋爱,是短暂性的恋爱,还是长期性的恋爱,是肉体追求式的恋爱,还是精神追求式的恋爱……然后在测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追问,同时将各种恋爱动机利弊用风俗,幽默的语言讲述给学生,这样能够起到触动和反思的双重效果,或许会有学生惊讶于自己真实的恋爱动机而做相应调整,或许会有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恋爱动机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恋爱与否纳入到更长远,更有价值的维度去考量,哪怕只有一个学生能够认真反思,积极改正,这样的工作也是值得的,这样的引导也是有价值的。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保证学生在一段正式的恋爱关系中不跨越底线,但恋爱并非一朝一夕,所以对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引导也非一朝一夕,辅导员如果尝试做到以上几点,我想,恋爱中再低矮的线也不会杯轻易跨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