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类极有意思的观点认为,代代相传的古老故事中蕴藏着人类最深远的记忆。
例如孙悟空拔下汗毛,吹一口气就能变出无数和他一模一样的小猴子,这与现代体克隆技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再如山海经中被黄帝斩首而不死,“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像极了各大科技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核心设备安装在腹腔,胸腔有备用摄像头,充电口在脐部,即使失去了头部也不影响基础功能。在这类观点的推测中,上古时期的人类可能拥有过极为发达的文明科技,但在某次灭绝性的浩劫中毁于一旦。幸存下来的先民艰难地繁衍生息,却发现在废土之中成长起来的后代无法理解先辈创造过的那个世界。于是先民只好用以故事的形式让这些记忆流传下去,期待后人能够破译这些远古密码,重塑文明。
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故事里,暗藏着他们的来处。
印第安人的故事打破了大众对印第安人神秘、原始的刻板印象。与想象中不同,印第安神话故事并非生猛彪悍,而是古朴拙实,有一番天真的趣味。与欧洲神话体系不同,印第安故事中几乎没有国王、王子、公主、高官这种身份等级概念,人和人之间,甚至人和树石动物之间都没有高下之分。在很久很久以前,自然界的一切——飞禽、走兽、树木、太阳、月亮,都和人长得一摸一样,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会看不起谁。万物有灵而众生为一体,不分高低贵贱。人类与自然亲密相处,于是神话故事也无限亲近自然。印第安人的传说故事一部分记载了先民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这些宏大自然景观的解释,另一部分则是与郊狼、美洲豹、负鼠、青蛙等动物相关,例如乌龟的壳为什么是一块一块的,鹦鹉的羽毛为何红绿相间。这些故事映射了印第安先民的思考,对自然的近距离解读,原始而不野蛮,真诚而生趣昂扬。
印第安故事崇尚神灵,但没有哪位神是至高无上,拥有绝对权力的,似乎整个体系中都只有力的概念而无权的踪影。印第安故事中的神力常常分散在郊狼、老鹰、日月这些自然生灵身上,而不是把神力安排在虚构的人物身上。而且和其他体系中完美的神不同,印第安故事中的神往往有十分世俗的一面。比如拥有非凡神力的创世神郊狼凯欧蒂,一方面他除魔安民,帮助印第安人过上舒适的好日子。但另一方面,他好色自私,心眼儿针尖儿那么大,走到哪里都要找人家讨老婆,别人不答应他就使坏,还是恶作剧之王。一方面强大肯干功勋卓著,一方面调皮捣蛋小缺点不断。凯欧蒂拥有神力,但也具有人的七情六欲,亦正亦邪,复杂多变,颇像北欧神话中的火神洛基。比起完美的偶像,这类有缺点的神更有亲和力。非黑即白意味着切割,完美无缺意味着剔除人性。创造完美,削去人物瑕疵的过程也会剜去有血有肉的部分。
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的统称,部族与部族之间神话传说各有差异。或许是为了保证收录的完整性,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这套书中的印第安篇中很多故事是重复出现的。比如盗火、箭梯、日月之争、少女孕蛇。重复的次数多了,就显得故事性没有那么强,阅读的趣味性也随之下降。
直到今天,印第安人在生存空间和文化上仍在遭受围剿,许多部族没有来得及发出声音消亡或是从文化上被抹除了。但这些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故事还在传递着他们的记忆,诉说着他们的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