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见闻

2020-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渔石

原创 石光伟

昨天,我去了天梯山。

清晨,在车上设置好导航,在林(志玲)妹妹充满柔情的语音提示下,驱车上了312国道。

国道上一眼望去像是进入了大城市的车流中,拉货的大卡车一辆跟着一辆,东去的西往的排成两排长㔫,像铁路上奔跑的火车车箱一辆跟着一辆,望不到尽头。

这滚滚铁流,就是我们社会运转和美好生活的血液,向各处输送所需的营养和氧气。构筑着一个国家的宏图大梦。

路旁边,高高的白杨树冠苍翠欲滴,风吹着满树的绿叶旋转着、翻滚着。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发出的沙沙声在高处和风儿一起消解着一辆辆现代化机器发出的轰鸣声。

庄稼地里的麦子已经抽出了小麦穗,麦穗儿高昂着绿茸茸细长的头头儿在风中随波起伏。

玉米叶子的绿也已遮盖住了土地的黄,两三节高的玉米杆儿比划着“剪刀手”在地里随风摇晃。

这里,土壤与种子的水乳交融,植物与大地的情投意合,水与阳光的柔情蜜意,孕育出这片热土生机盎然、气象万千……

打开车窗,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暖烘烘的风,开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就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车子里也关着一部分夏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目光越过前面的车顶,远处光秃秃的祁连山似乎也被这夏天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车驶离312国道,拐进了通往天梯山的路上,来到祁连山脚下。

这里的山上没有树木,很少见高大的乔木,满山遍野都是绿茸茸的小草,像是给整个山野都铺上了军绿色的毛毯。

翻过山梁下了山坡,映入眼帘的是一汪绿水和白杨林。这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在武威市城南,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峰峦起伏,山势峻峭,登临之难犹如上天梯。

据当前历史文献考证,天梯山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窟。

公元412年,一个年轻的僧人登上了河西走廊东端的天梯山,他用清澈睿智的眼光审视着祁连山起伏跌宕的景色,心中充满喜悦与激动。

因为一个叫沮渠蒙逊的北凉国君,指示他们在这里建造在当时看来举世无双的佛像石窟。

他,就是昙矅,一个杰出的佛教徒,长期居住凉州,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寺庙建筑工程师和一个富有热情的幻想家。如此巨大体量的工程,让昙矅兴奋不已,他仿佛听到了工匠们的声声斧凿在山中回荡……

昙矅等人开凿的石窟就位于天梯山的崖壁上。

20世纪50年代,在天梯山下修建黄羊河水库时,文物部门对这座石窟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于是,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在水库边看到数百平方米的壁画,十七个佛龛与一百多尊佛像。

石窟,并不是单指石壁上的山洞,有吋也指在河畔山壁开凿的佛教寺庙。

有的石窟是供僧人修行住宿的,而有的石窟则是专门供信众进行礼拜。

在环境优美而险峻的石壁上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可以让建造者表达他们的虔诚和奉献,更令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佛教的神圣和美好。

古老的地方总是时空交错,而人们总是在某一个点上开启新的一页。

河西走廊作为汉魏以来中国儒学的沃土,同样也是佛学的繁华地。社会的演化、进步,也使得横亘东西的丝绸之路全面繁荣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