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自拍读书让生活美好

《最好的告别》分享稿

2018-10-15  本文已影响379人  以琳_

非常感谢【林静谷风闲】读书群给到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来分享这本书,大家的参与度和讨论热情都大大超乎我的预料,而且拓展的话题也很丰富很深入,特将大家的讨论摘要制作成视频附于文后共享。非常感谢群主首夏妹妹!非常感谢诸位书友的精彩分享!

各位书友,大家好!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分享一本书,还不太会操作,权当学习吧,不周之处还请大家谅解!我想自己只是提起一些视角和话题,更多的盼望书友们能够透过讨论,让我们共享更多的信息与感受才好?谢谢书友们!

《最好的告别》,这是一本很现实地谈论人生最后一个阶段要如何度过的书籍,但它所指向的并非仅仅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其实更是指向一些被我们视为虚无的、形而上的内涵,今天我更愿意和大家一起深入到这些领域去看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权且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来探讨这些话题:

                                   内 涵

人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都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无论我们这一生曾经对大千世界多少身外之物喜爱着迷,最终都无法带走,但来到世上一遭,应该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带走的,那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我们这一生经历过的人生悲喜和那些停留在心里的人和情感才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牵挂。所以,何为意义,其实真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在的感受,感受到快乐便是真快乐,感受到幸福便是真幸福!而最后阶段的快乐和幸福也许更多的与我们生存的质量而非长短有关。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回到本书,那位让我感动的音乐教师佩格·巴切尔德,她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如何度过余下的日子,她要回家,她要教学!在善终服务机构的帮助下,她终于做到了,她跟亲爱的朋友们道别,还给每一个学生临别建议……谁能说这位没有孩子的女士没有付出过母爱呢?谁又能说她没有收获人生各样丰富的爱呢?

还有一句话也令我感动,那对消防员夫妻,当丈夫戴夫在剧烈的疼痛面前拒绝药物,仅仅因为感觉那是失败的表现时,妻子克里德说:“你有漂亮的妻子和女儿,在疼痛的情况下,你没法欣赏她们。”有什么幸福是比欣赏自己漂亮的妻子和女儿更大的幸福呢?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感动之余又会萌生一种担忧,因为我在国内,恐怕难以享受到美国那样完备又专业的善终服务,为解此忧我专门查找了一些国内善终服务方面的资料,果然不出所料!分布不均、缺乏专业训练、缺乏资金支持等等困境都使国内的善终体系建设存在很多让人担忧之处,加之传统“孝道”等观念的失衡,似乎情况很不乐观。不知道书友们对你所在地的善终服务机构了解多少?

然而正因为此,也许这个领域也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领域。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许无力像此书作者一样,在决策和制度体系建设上有所贡献,但我想在我们自身生活的小范围里应该还是能够有所作为。而这些作为可能同样需要很多东西的支撑,我们权且将它们作为外延来阐释吧。

                            外 延

其实对于我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的问题,我想完全可以不必在最后关头来临之际才去想,或者顿悟,我个人想它更多是一种生活过程中的领悟,而这个领悟的过程也许基于我们对自我的全面审视和对世界的客观审视。不知大家对此怎样认为?

人的生存状态似乎一直都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之痛,这种痛也许伴随我们终身,甚至在最后的阶段,可能未必减轻反会加重,但适时调整是人之本能,然而我们又看到大多数人却是难以调整的,即便是自己调整到位了,家人却未必能给予理解和支持。所以,及早地思考自己在失能状态下的需求并不时地与家人分享以达成共识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因为我自己心脏不好,所以我和孩子聊起一些话题的时候常会半开玩笑地说,有一天我的呼吸停止了,就让我停止,千万别让人对着我的嘴呼气,我的唇都未许自己爱的人吻过,怎么能让陌生人吻她呢?这样的交流慢慢就会让孩子知道你是拒绝过度医疗的。开个玩笑大家轻松一下……

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样的心态可能很难达到,我自己觉得这就需要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又务实的时代,常常思考一些所谓虚幻的、形而上的问题,通过阅读、体悟来慢慢自我调整。而我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信仰,在我的经历中看到太多基督徒的死亡,他们在最后阶段的生命状态,以及睡去(基督徒认为死亡是睡去)后脸上的笑容,我不得不说信仰的力量之大在某些时候是不可思议的。我不知道今天在这里的书友中有多少人见到过类似的情景?也有可能我们曾见到过,只是未曾细思过?

然而在现实的层面,也许还是有许多其它很好的模式可以借鉴,比如说德国的时间养老体制,但我对这个体制在国内建立不抱太大希望,起码现阶段不太有希望,因为这一体制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信誉度的支撑,目前的中国恐怕是有史以来最缺乏这一支撑的时代。不知国内的书友们是否认同我的感觉?挺羡慕海外的书友们,这个模式在海外想必应该不难实现?

然而小范围是否可以借鉴或是尝试,也许还是有探讨空间的。多年前我曾在我的教会分享过一个基督社区的愿景,其中养老和善终关怀这一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这一体制的基础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上,而这一价值观无疑是正确的信仰认知和生命经历所成就的,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也许尚需很多探索,比如建设自己的善终服务队伍、建立适合自己社区特点的体制、以及确保其顺利开展的软硬件建设等等,可喜的是,随着其中一些人面临退休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认真思考并计划实施我们当年的愿景规划,但愿我们的尝试能够在今天并不乐观的养老体制和善终服务体制方面有所贡献。不知大家在这方面可有什么好主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讨论,稍后我会把全部讨论稿制作《简书》发布出来。再次谢谢大家!

欢迎点击阅读【林静谷风闲】读书群讨论摘要视频


《最好的告别》讨论摘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