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BA相关两周读完一本书@产品

创新=发明?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23人  颜小婧

创新

已经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创新”这个词被各行各业提及。
各个企业寻求创新型人才,以期望成为创新型企业。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确出现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
这类企业快速的占领市场,快速发展,快速盈利。
那么当问到你,什么是创新,你会怎么解释这个词呢?
有人可能会想到创新肯定是“原创”,是一种“发明”。

果真如此吗?
去年“共享”的概念炒得很火,有一大堆的共享型创新公司。
那么作为共享单车的创新型企业,摩拜、OFO,它们的共享单车是原创吗?是一种发明吗?
显然不是。

早在各种小橙、小黄、小蓝……出来之前,很多城市都有“公共自行车”。
不同的是,你要去一个“服务站”交押金办卡,然后每次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时候,要用卡,以及车子都是定点摆放的。
而大行其道的共享单车的理念是互联网+共享+自行车。

那么称为创新之父的乔布斯,他主导的iPhone是一种全新的发明吗?
其实也不是。

触屏出现的很早,只是一直没有应用在手机上。
利用触屏的技术,加上巧妙的设计点,iPhone实现了创新。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上述的这些例子,其实揭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组合法。
也就是把相关的东西组合起来,实现创新。
比如互联网+共享,比如触屏+手机……
有的公司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头脑风暴,以找到更多更好的创新的点子。
比如:榴莲火锅,水果元宵,刷脸付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些创新都是基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概念、产品进行融合产生的。
可以说,这类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的,并不是完全的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是借鉴了一些相关的技术、概念、产品。

戴森最主要的发明——吸尘器其实是借鉴了离心力气旋装置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分离油漆颗粒的装置中已经应用了好多年了,但是谁也没想到把它应用在小小的吸尘器上。
戴森想到了,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终于发明了无尘袋吸尘器。
现在这种原理也应用在了戴森的吹风机上。

所谓发明,其实是将一项已有的技术借鉴性的应用在了另外的一个领域。

借鉴VS抄袭

有很多人会对“借鉴”嗤之以鼻,认为借鉴就是抄袭,借鉴的人就是小偷。

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抄作业被发现,会说“我只是借鉴一下”。
就是,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说“抄袭”呢?

而到底什么是借鉴,什么是抄袭呢?
我想说的是,抄,你要是能抄得比别人的分数高,这也是本事。

有的人说,腾讯就是一大抄。
早年抄ICQ,后来抄微博,再后来把各种游戏抄个遍。
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人家抄出来的成绩比所谓的原创要好很多。
ICQ?早就泯然众人矣了。

张小龙带领的微信团队初始成员大部分来自QQ邮箱。
所以在早期的微信版本中,你会看到很多QQ邮箱的影子,比如漂流瓶。
而在觉得有一些功能不适用或者不是那么受欢迎后,改进甚至替换。

我们前面说到创新其实大部分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通过一些方法产生的新的产品、理念、技术等等。

我们做产品也会去研究竞品、类似产品,甚至是无关产品,这其实就是一种借鉴。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借鉴呢?
怎样才算是好的借鉴呢?

借鉴的策略

在《借鉴的艺术》一书中,作者曾提出过好的借鉴的两大策略。

先模仿再创佳绩

你首先要搞清楚别人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特性,带来哪些价值。
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产品的特性、目标来进行融合。

就好像小孩子学说话,他其实可能并不明白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比如“伤心”,但是他可以模仿你的发音。
接下来,他通过你使用这个词的各种场景尝试明白。
找不到妈妈会“伤心”,心爱的玩具丢了会“伤心”,想吃棒棒糖但是妈妈不给买会“伤心”……
后面他就会自己应用了,结合自己遇到的事情,自己遇到的独特的场景,比如好朋友转学了,他会和你说“我很伤心”。

记得任正非在讲述华为推行IPD的时候,建议一个企业进行流程重组的策略就提到“先僵化,再优化,最后固化”。
也就是我们先原班照抄,然后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优化,最后把优化的结果进行固化。

这就是先模仿再创佳绩的借鉴策略。

纵横捭阖的模仿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之前提到的戴森了。
在戴森之前不是没有人发现吸尘器用的时间长了,那个装灰尘的袋子一堵塞吸尘器就吸不动了。
在戴森之前,离心力气旋装置已经在很多工程行业得到应用了。
但是没有人想到要把这个装置应用在小家电上。

其实,多个领域之间是有其互通性的。
有数学家精通音乐,因为在音乐上的造诣能够让他在研究数学问题的时候得到一些启发,通过借鉴产生一些定律或者定理。

这种跨领域的借鉴就是纵横捭阖的模仿。


这种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创新与发明之间不能划等号。
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借鉴实现创新。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如何通过借鉴实现创新呢?
我觉得无非是,多观察,多模仿,多思考。

这与上面提到的《借鉴的艺术》中的借鉴的策略是一致的:
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收各种信息,观察并模仿、思考并尝试、总结并调整,循环往复……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实践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