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家日更达人联盟生活感悟

试验田的“试验”(上)

2021-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东田夫

近些年来的各种清宫大戏中,有个叫田文镜的大官屡屡登场,且戏分挺足。而且,他每每都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正面形象亮相。于是,他不但赚足了眼球,也圈粉无数。

田文镜出身于汉军正黄旗,监生身份。什么是监生身份呢?就是没通过正常的高考取得文凭,而是通过“委培”、“在职″或“自费”等方式获得学历。正是由于受到非“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这一硬指标的限制,田文镜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他从县丞这样的小官干起,但没想到,这样的小官他一口气干了三十多年,始终没得到提拔。直到康熙五十六年,才升为侍读学士,混了个虚职。

人不但能长脚气,而且还能有运气。突然,田文镜的运气来了,而且来的是“椰风挡不住″。

雍正继位后,阴差阳错地派田文镜去华山致祭。结果,田文镜不但圆满地完成了致祭任务,还有意外收获:他发现并举报了山西巡抚瞒报灾情的事件。一下子,田文镜入了雍正皇帝的法眼,深得信任与器重。不久,雍正就提拔他为河南布政使、巡抚、总督,甚至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官职:河南山东主管。而田文镜也确实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和器重,为官尽心竭力、勇于任事、不避嫌怨、厉行新政、清廉节俭。所以雍正皇帝由哀地赞美他为“巡抚中之第一人”,“模范疆吏"。

不错,田文镜确实是个能臣。但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田文镜这个能臣有问题。因为他当官为政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眼里只有皇上,没有百姓。他勤勤地工作,但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落实皇帝的指示精神,而与百姓的日子和生死无关。所以,他一生的所谓政绩,基本上都是围绕雍正的几个大政策展开。凡是皇帝频布的政策,他总是完成得尽善尽美。所以《清史稿》说他“希上指,一严厉刻深为治。”在落实雍正推行垦荒、摊丁入亩、追讨积欠等等“战略布局”方面,田文境样样成绩斐然。而百姓的生死,则与他没半毛钱关系。

康熙这位同志还是比较厚道的。当时,像河南这种多灾的省份,钱粮拖欠严重。但朝廷采取的是时减时免时缓的政策,百姓生活还算安定。可田文镜一到河南任上,情况突变。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是拖欠,必须全额补足。地方官凡是不严厉催科的,都得下台滚蛋。结果,老百姓富的变穷,穷的更穷。

为了增加赋税,田文镜还逼着百姓开荒垦田。由于开出来的多半都是盐碱地,开出来也没多少收成。但田文镜不管这些,田亩多了赋税就多,赋税多了皇上就乐,这就够了。

有一年,山东河南遭了水灾,雍正下令豁免两地一年的钱粮。但田文镜马上发表了不同意见。他旗帜鲜明地向雍正汇报说:皇上啊,我代表河南山东两省人民向您保证,不用豁免我们上交国家的钱粮。因为虽然我们的庄稼遭了灾,但我们爱国爱皇帝的初心并没有遭灾。所以,两省人民正在争先恐后地缴纳钱粮呢。即使这样,我们的 粮食仍然吃不完的吃,因为我们的小麦一株能长15个穗。

一株小麦长15个穗,这事靠谱吗?也靠谱也不靠谱。靠谱的是,为了证明山东河南人民丰衣足食,田文镜偷偷摸摸地组织人搞了一小块试验田,并通过盆景式的园林工艺,真就鼓捣出了一株能长15个穗的小麦来。有图有真相,不怕皇上不信。而不靠谱的是,一株小麦长15个穗这事,除了雍正相信以外,连鬼都不信。但田文境想的是,皇帝信了就中,鬼信不信的,有个鬼用?

在田文镜开发“试验田″之前,明朝末期一个叫徐光启的人,也曾开发过自己的试验田。虽然都是试验田,但试验田和试验田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未完待续)

原创 杨德华 借历史的坡下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