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姿态
智慧家长心理座谈会
学员:李俊芝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
怎样做一个智慧家长?先把自己给整明白!
上周四,来到盛和家园宁阳心理协会举办的智慧家长讲座学习交流。在座的同学都是已经成为妈妈或者是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一群有追求,有目标的人。人和人相聚,总是能擦出火花,这是信息时代中,我们面对着手机电脑获得不了的感觉。
课程开始前,先进行了简单的团建活动,采用的是头脑风暴的形式,迅速的想好了班名、班徽、班歌,并合影留念。虽然大家还不大熟悉,但这种感觉让人年轻了十几岁,像是突然回到了学生时代。正式学习开始了,主题是沟通姿态,虽然不记得提出这个概念是哪位美国心理学家了,但这个概念确实很实用,让人不由得在心里感慨:哦,原来是这样!
心理学的学习,最怕那种听着好有道理,但想用到实际生活中却觉得空洞无力,无处下手,这就是概念泛化。像我们平时在抖音刷到了一些鸡汤视频,那种信息接触了多了,不免让自己产生疑问:为什么我懂得这么多的道理,事情还是处理不好?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是经过包装和美化的知识,是系统推送的“投我所好”的内容,那样的信息对我而言又能有多少营养呢?回到正题,沟通姿态,原本几张普通的简笔画,在宁老师对几处细节处做了详细点评后,突然感觉这画真的用心良苦,各种沟通姿态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沟通姿态的五种类型: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一致性。
一致性
一致性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很少人能一直对所有的人,处理所有的事情时表现出一致性,就像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一样。
打岔
打岔也是一些人偶尔出现的沟通姿态,最常见的某些男人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和稀泥的状态。事实证明,那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必须用自己的实力去镇住其中一方或者同时镇住双方,方为上策。不然,只会两边都不讨好,家庭关系一团糟。像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小孩》里面的肖路处理婆媳关系方式。
超理智
超理智,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人就有这种超理智的倾向---我的父亲。其实,我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道理,为什么我爸全身都是优点,对我和弟弟又极其疼爱,距离感是怎么来的呢?即使是长大后,心智成熟了,跟老父亲的距离感也没办法拉进。上完课后,我终于明白,问题是出在老爹沟通姿态上。他就是那种超理智的沟通姿态,眼里只有情境。跟他说一个事,他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不会掺杂自己感情,也不会在意对方的情绪。所以,从小到大,问爸爸问题时,总是能把事情很好的解决,但却又总觉得若有所失。因为,不会从他的回答里体会他的想法,也不会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有很强的挫败感。以至于现在,很多时候想要说给爸爸听的话,要当着爸爸的面说给妈妈听,让爸爸“不经意”的听到就好。因为,印象中,爸爸只听“重要的话”,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他不是有什么回应的。
讨好
讨好,在我生活中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人是这种倾向---我的母亲。父亲在我母亲眼里,是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完美男人,原生家庭的影响+称心的配偶+患得患失的心理,多种因素长期作用,长期作用,造就了母亲讨好的沟通姿态。我小时候甚至还觉得想我妈这样挺好,从来不为自己考虑,毫无保留为了家人孩子,彻底地奉献自己。别人反过来再去爱护她。现在发现,她这个做法不可取。对自己的爱太少,被人能回馈的,也仅仅是当内心有些愧疚了才有。而且,她没有自己的喜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让别人满意是她追求的目标。那问题就来了,被人满意也不一定给她回复,再有,人习惯了她的好,当作理所应当了,谁还会去感激了。于是,她就会在内心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我已经做到这样了,你们还不满意?到底想让我怎么样你们才满意。把尺子放在被人手去丈量自己,实在太被动。
指责
这个沟通姿态, 同时出现在我和老公身上。那天刚培训完,我兴致勃勃地给老公打电话,分析他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只关注到了“自我”和“情境”,而没有注意到他人(孩子)……(此处省略300字)。他耐心地听我说完,阴阴地来了句:我以为你会先总结自己呢?
突然一个机灵,清醒过来,总结了半天,发现最该好好学习,好好检讨的人是我。于是就有了开头那句话,要想做智慧家长,先把自己整明白。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提高,完善自己,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