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是出自我们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的名句,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意在表明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才能将心中的“苦闷”,社会上的“浊事” 释怀,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气度。
如今的社会,不再是过去的角落,而是宽敞的大厅,里面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链接变多了,自然人类文明也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作为这个无比硕大的大厅里的个体,自然也会得到许多的链接,但链接的对象,可能无法一时认清,因为大厅里的人太多,你所看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他可能挡住了你的去路,使你遭到了许多烦恼与困惑,这时,你该何去何从呢?
你口说要去积极面对,但却欲罢不能,世俗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你无法产生改变它的念头,最终,你也只能望着那些人跑向终点,自己逐渐沦为灰烬。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要去写这首诗,旨在去劝说柳亚子先生不要受到世俗的影响,要真心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苦难,并继续参加建国工作。柳亚子先生回乡避世也只是一种逃避的行为,虽说有其无奈,但也应去积极响应,而非隐居遁世。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美国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积极才是硬道理,只有积极的态度,你才能以勇气,以智慧,以坚定的决心去面对,去直视挫折,因为,这是你的第一步,只有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可是就算拥有了积极态度,但也可能被现实打趴下,那是由于你未曾拥有博大的胸襟,豁达的情怀。美国著名批评家H.L.门肯曾说过“我做的事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并不关心。我的写作和我的作品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就像奶牛终将产奶一样,她产奶不是为了让农场主赚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这又是有关哲学的问题了,如果你为他人而活,你的生命就丢失了意义。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任何事物和人只是生命的过客,你不必为他人而活,而应为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这时,非凡的气度也就油然而生。
而如今的社会,绝大部分人,只是“辛苦”,被动得去接受生活的蹂躏,最后只能得到社会剩下的油水。这是消极态度。面对生活,应该是主动出击,用豁达的胸襟包容万物,否则只能成为剩下的80%。这,是一个悲剧。他们并未有长远的眼光去瞭望自己的未来及生活,也只是想咸鱼一般,活一天,算一天,保持熵增的自然趋势,逐渐面向灰烬。
若想要拥有长远的眼光,那就要创造更多的链接,去发掘更多的可能,以面向死亡的态度面对日历上的每个数字,活在当下,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