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

六分钟看完《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2017-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水饺跳过去

记得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最后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如何理解这句话?比如说,现在我在图书馆码这篇文章,窗外一台割草机嗡嗡嗡叫个不停,令人甚是烦躁。那么,我该怎么办?

这时我有两种选择。首先,我可以啪的一声关掉电脑,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然后背起书包扭头就走。这样做的结果是,今天无法更新文章,又要掉几个粉,真是糟糕的一天。

另外,我也可以静静地欣赏这段小插曲,于久坐之中抽开身来,活动活动筋骨,看看窗外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的美妙景色。然后把这件事写到文章中,码出一篇绝世好文,顿时吸粉无数,深藏功与名。

很明显,我选择了第二种,所以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当然,这远远算不上什么极端恶劣的环境,不过就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称得上极端恶劣?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因此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答案是所有人都不会反对的,那就是集中营。

众所周知,集中营就是死亡的代名词,一旦被抓进去,很难有活着出来的机会。但是有一个人,他不仅从这种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中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将自己在营中的经历与思考写成了一本书,并开创著名的意义疗法,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就是维克多·弗兰克,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他的意义疗法被称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正是他意义疗法的代表作,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就出自这本书,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时至今日,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畅销世界各地。

这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集中营经历和意义疗法概观。为何作者能在那样惨无人道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他靠的是什么?意义疗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指导意义?翻开这本书,你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哈哈哈。。没关系,那我来帮你找好了,请看下文。

1. 集中营经历

关于作者在集中营中的经历,我不打算写太多。那是一个草菅人命、夺人心志、蔑视人性尊严、视人如待戮牲口的世界,在这里,用任何极端残酷的词语来形容都不过分。

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针见血地描述了集中营现实生活的惨酷景象。

我永远忘不了的是:有一夜,我被一个难友的呻吟声吵醒。那家伙虽然睡着,却四处翻滚冲撞,显然正在做恶梦。由于我对做恶梦和发癫的人向来特别同情,当下便想伸手,把那个可怜虫摇醒。才刚伸出去,我突然又缩了回来,想摇醒他的念头,把我吓住了。那一刻,我深切地意识到一个事实:任何梦任何事就是再恐怖,也不可能比得上集中营的惨酷现实。而我,居然想把这可怜虫唤回到惨酷的现实中。

与营中生活相比,再可怕的恶梦都不值一提,甚至都能成为一种“美梦”,集中营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都还能苦中作乐,保持幽默感,而这也是他坚强生存下来的一项重要精神武器之一。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幽默是人类性情当中最能使人超越任何情境的一种,即使超越的时间只是短短数秒也是弥足珍贵的能力。

作者曾实地训练一位在建筑工地中与他并肩做工的友人培养幽默感。(注:集中营的俘虏但凡有丁点劳动能力的都会被抓去干活,没有劳动能力的则直接被送往煤气间。)

那位友人是一名外科医生,曾在某大医院当助理。有次,作者就因为对他描述他恢复原职之后无法改掉营中习惯和逗得他捧腹不已。

在建筑工地,监工为了叫我们勤快些,常吆喝道:“干呀!干呀!”尤其在督查巡视的时候,更是吆喝不停。于是我告诉这位友人:“终有一天,你会回到手术房,执行一项腹部大手术。突然间,一个看护人员冲将进来吆喝道‘干呀!干呀!‘,借以宣布主任大爷的光临。’”

迷之笑点,哈哈哈。。

虽然不是很能理解作者的冷幽默,但他面对苦难所持有的乐观态度则值得我们绝大多数人学习。

想想现在有多少人因为工作上一丁点不顺就怨声载道,因为学业上略有压力就怀疑人生,因为感情上些许挫折就要死要活。一个身处集中营、生命时刻面临着威胁的人尚能保持一份幽默感,我们这么一点不如意与此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作者说:

试着培养幽默感,试着以幽默的眼光观察事物——这是研究生活艺术时必学的一招。人世间尽管处处有痛苦,却仍有可能让生活的艺术付诸实现,即便在集中营中亦然。

当然,支撑作者顽强生存下来的因素除了乐观幽默的态度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有自己活下来的意义。

2. 意义疗法

尼采有这样一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意义疗法的焦点是放在未来,也就是说,焦点是放在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

于作者而言,他活下来的意义就是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把自己在集中营中的经历与研究成果写下来,分享给其他人。这是他的责任,是他的使命,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因此他必须活下去。

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他都会想象自己置身于一间明亮、温暖、高雅的讲堂,面对着全场凝神静声的来宾发表演说,演说的题目则是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

那一刻间我所深受的一切苦难,从遥远的科学立场看来全都变得客观起来。我就用这种办法让自己超越困厄的处境。我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并加以观察。这样一来,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苦难全都变成我手上一项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了。

这便是作者倡导的意义疗法。他的观点是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因此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是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

怎样正确理解这句话?事实上,作者的意思是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对每个人而言都不相同。因此不要再浪费时间去问人生有没有意义了,答案是有!具体是什么,要靠你自己去找!

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作者讲得太空了,道理都懂,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啊!既是如此,下面我就来教你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所以都闪开,我要开始那啥了,此处应有一个表情包,请自行脑补!

3. 寻出生命的意义

按照意义治疗学,我们能以三种不同的途径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3.1 创造、工作

创造、工作显然是最普遍的一种找到人生意义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给他人带来帮助,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对人生意义就持这样的观点。

3.2 体认价值

这种途径是经由体验某种事物,比如周游世界、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等方式来找到生命的意义。或者经由体验某个人,比如爱情,感受爱与被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自私的基因》一文结尾部分的论述就是这样的观点。

3.3 受苦

这是弗兰克提出的最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苦难也是生命的意义之一。

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的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支撑这一观点的例子无需多举,他自己的集中营经历就是最佳例证。意义治疗学的基本信条之一即是:人主要关心并不在于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某些情况下,宁愿受苦,只要他确定自己的苦难具有意义即可。比如耶稣基督的受难、释迦摩尼的坐化等等。

所以,人生在世,快乐就好?可见并不是。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有意义?答案也是否定的,用作者原话来说就是:除非痛苦是绝对必须,否则它就没有意义。比如可用手术治疗的癌症,就不应该要病人平白忍受,果真忍受下来了,那也只能算一种“受虐狂”。

后话

关于这本书,处于不同状态的人读完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如果你正处于事业低谷、感情不顺、觉得人生无望,那么此书对你而言绝对是醍醐灌顶、奉为圭臬,恨不得早点读到它。

但你如果生活顺风顺水,对苦难没有切身的体会,那么此书于你而言就显得名不副实,似乎并没有评价中的那么好。不过,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的,人生苦难重重,你终究会有需要它的一天,兴许你现在读了,在苦难到来之际便能让自己更好地去面对。

相关阅读

七分钟看完《少有人走的路》|你很忙?其实你是太懒惰

六分钟看完《自私的基因》|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六分钟看完《自卑与超越》|如何消除自卑感?

六分钟看完《把时间当作朋友》|你真的没时间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