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自信
"我干什么成什么,因为我什么都没干呀,所以什么都没成"。
在讥讽的同时,同时反应了一个现象: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产生迷之自信。看到一个别人成功的案例的时候,就想:不就是xxx嘛,我要是做,我也能成。
觉得事情简 + 觉得自己很强 = 迷之自信
这有可能是人类的一个进化的心里反应。在漫长的弱肉强食的时代,人都想做最强者,有时候不敢表漏出来,就会在心里意淫。好让自己感受到了一些心里的平衡与满足。可是在现代社会,如果一直跟随本能反应,会让一个人走向深渊。
巴菲特有个名言,大意是:我从不投资我不了解的行业。就比如前段时间由比特币引发的区块链风潮中,无数的人各行各业都扎堆进入。巴菲特却在媒体上多次表示对区块链不了解,不会投资相关企业。可有其它的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说明白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恐怕没几个。即使到现在为止,区块链仍然是个非常虚的东西。反正我是搞不明白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人吃哪碗饭也许就是注定的。做一个行业觉得挣得少,看看别人赚那么多,就想转行到其它行业。人生就是一个是错的过程。有的人比较幸运,试着试着就找到了那个能赚到财富、名声、荣誉的行业。可大多数的平凡人要么总是呆在舒适区,一路风顺的成为一个傻子。要么是有很强的欲望,却无法在一个领域深耕,也是一事无成。我特别喜欢古代的那种学徒制度。一个人十几岁在厂子或者店铺当学徒,从给师傅端茶倒水,到掌握一个行当的技能,整整花了十几年的青春。背后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资讯匮乏。他们没有迷之自信,就是深耕自己的行当,做得好就是祖师爷赏饭吃。
企业也是一样,都有自己的一个核心。阿里巴巴围绕电商,社交上几次发力效果也不明显。腾讯基于社交,也在电商上发力,却也很难从阿里那里分一杯羹。
产生迷之自信的原因:
一:小时候的西瓜与青年时的咖啡馆
小时候很喜欢吃西瓜,就想做个卖西瓜的。青年的时候,觉得咖啡馆文艺浪漫还能赚钱。就像做咖啡馆。可背后付出的资金与艰辛的经历是没看到的。
二:觉得成功可以复制
我在一个领域做的不错,是不是我掌握了成功秘籍。那我'降维打击' 别的行业是不是也能复制之前的成功。
三:'积极思维’与’乐观偏见‘
拥有积极思维的人也容易收到激励,作出更好的业绩。可如果积极思维过度就会带来乐观偏见,我们很难把握这个度。
四:可得性启发
我们判断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最先把自己容易想出来的场景给拿出来。因为最容易想到这个场景所以选择的时候更多的会选择它。比如坐飞机失事死亡和被雷劈死亡,哪个概率更大?
多数肯能说是飞机失事死亡的可能性大,因为每次出现飞机失事,媒体大肆报道,社会广泛议论。我们对这个场景会很熟悉。
然而事实是:飞机失事死亡概率是300万分之一,而被雷劈死亡概率是70万分之一。整整相差四倍多。
迷之自信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很多现在的大佬在演讲的时候都喜欢说自己成功是因为幸运。他们要么是谦虚,要么确实是这样。 那些失败的创业者在综合能力上并不一定比那些成功的人差,可他们失败的很大一个理由就是运气不好。比如改革开放之后下海经商的人那么多,互联网浪潮中的弄潮儿也那么多,为什么能做到功成名就的却就那么几个。 这就像上帝在掷骰子,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好机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被选中的就那么几个幸运儿。可是这个好处对整个社会有益,可对个人来说却不是个好的现象。那么我们应该鼓励这件事吗?我觉得这个现象有点像个悖论。最终的抉择还是看那个人自己。
那么如何避免迷之自信能呢?
- 综合评估 synthesize
在雷·达里奥的《原则》里有过相关的描述。综合评估,意思就是综合调查所有的相关知识,然后做一个综合判断。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不是听一个人说,看一本书就听风就是雨,你的全面的考察各种意见。听取意见也不是谁的一件都听。达里奥有两个标准。第一:这个人得可信,这个人在这个方向上是专业的,有过相关的研究成就。
第二就是这个人得善于保留跟别人不同的意见。人们争论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一个就是为了赢,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另一个就是为了保全别人的面子。而我们是要为此付出真金白银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争论。
举个达里奥自己的例子。几年前一次体检,医生发现达里奥食道里有一个病变。医生说,这个病变很有可能导致癌症,而食道癌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基本上他的意思就是你可能很快就要死了。达里奥非常震惊,但是表现还是比较平静。
然后他就进行了 synthesize。
他自己这个医生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这已经是美国最牛的医院之一。但是达里奥去请教另一个很牛的医院的一位医生,却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那个医生说你这个病可以治啊,要做一个大手术把食道和胃的一大部分切除掉,而手术的成功率是90%。
达里奥一听两个医生的观点如此不同,就干脆让他俩一起聊聊,开一个三方的会议。然后他就目睹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两个医生一个说要保守等死,一个说要做大手术,但是他们并没有吵起来。两人很有职业风度,整个会议中尽量地交换了看法,寻求共识,最后还是保留各自意见。问题并没解决,但是达里奥对自己的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达里奥又找了第三个专家。第三个专家给的意见居然是你这个病很好治,只要你每三个月到我这里检查一下,病变要是长出来,我用一个设备深入你的食道把病变刮掉就行了,效果跟你做大手术的是一样的。
达里奥索性又找了两个医生,这两个医生都比较同意第三个医生的看法,而且他们建议先拿个设备深入食道,做个切片检查,看看到底有没有癌症。
Synthesize 到这个程度,达里奥心里基本上就有谱了。现在有三个专家的意见一致,而且他们提出的方案显然风险最小。
结果一做切片检查,达里奥的食道里根本没有什么病变,完全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的教训难道不是很深刻吗?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专家,居然对一个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做什么重大决策之前,我们还真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