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关系与公共事务上班这点事儿

政府事务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9-06-20  本文已影响1人  罗彪_白鹿智库

最近跟几位同行聊天,都探讨到政府事务职业发展问题。个人感受,从职业发展角度,政府事务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需求强烈,薪酬可期

从根上本讲,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外部政策环境,离不开与政府打交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四十年,当前最大的特点仍然是处在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相对模糊,政府往往同时扮演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并且掌握巨大的公共权力和关键资源。

从资质证照到工商税务,从土地资源到政府项目等等,企业方方方面都需要依赖政府。企业不可能脱离政府而独立存在,而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获取更多的政府资源。

但现实情况下,企业与政府在组织文化、行为逻辑、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专业分工成为必然,因此,政府事务(GR/GA)作为政企沟通桥梁成为“刚需”。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诸多新业态新模式给传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政府监管体制带来巨大挑战,政企关系越发复杂,互动更加频繁、博弈更加激烈。

新经济企业对政府事务越发重视,岗位需求越发旺盛。打开各大招聘网站,会发现大量政府事务招聘职位,甚至有很多猎头专盯政府事务岗位。

从薪酬水平来看,政府事务作为垂直细分行业,因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对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平均薪酬具有一定竞争力,处于企业中上游水平。

一般情况,以北京互联网企业为例,主管8-15K,经理12-20K,高级经理15-30K,总监/高级总监(30-60K)不等,而副总裁(VP/SVP)级别一般都是百万年薪上下+期权或股票。

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存在一定差距。

个人认为,政府事务职业存在“时间窗口”,毕竟属于小众行业,入行越早越有利于占据主动和先机。

早年间有一波前辈抢占了外企入华的契机,过去几年又有一波从体制内出走的同学占据了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岗位。

总体而言,政府事务虽然小众,但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很多企业依然是“一将难求”,职业前景依然广阔。

挑战:晋升障碍,转型障碍

政府事务职业发展有几个门槛。

入行有门槛

客观讲,刚毕业大学生很难直接从事政府事务,企业更乐于招聘具有政府或体制内背景从业人员,熟悉政府运作机制,具备一定资源,来了就能用。

同时,入行的起点很重要。从经理级一步一步晋升到部门负责人有难度,耗费时间较长;从小平台到大平台有难度,而从大平台到小平台往往能实现“飞跃”。身边不少朋友都是从超级平台投身到成长型企业,实现职位和薪酬的双重飞跃。起点不能太低。

晋升有门槛

从经理级到部门负责人(总监或高级总监)是一个槛,从部门负责人到VP级则是一个大槛。

老A是政府事务从业10多年的老兵,从政府事务主管一直到高级总监,不到40岁,履历丰富、经验老道、薪酬可观,但他最近异常焦虑,感觉已经摸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内部往上走,直接到VP可能性很小;往外跳出去,平台差了、薪酬低了又不愿意去,可选择性也不多。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尬尴境地,内心非常纠结。

其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特例,很多人做到总监或VP级都面临发展瓶颈和职业转型问题,需要考虑下一步的出路。

前段时间,某大型互联网企业“战略调整”,负责政府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及高级总监相继离职,取而代之的是从某政府部门挖过来的一位副局级领导。这已不是单一现象,政府事务“空降高管”成了很多大企业的操作。这也挤占了政府事务高级职位的上升通道。

转型有门槛

一个是政府事务范畴内换行业。政府事务需要积淀,也具有一定行业属性。金融口的要转到教育口有难度,商务口的要转到网信口有难度,交通口要转到医疗口有难度。能够上天入地、横跨多个行业和地域的高手并不多见。其实在一个领域深耕也是很好的选择。根,扎得越深,站得越稳。

一个是政府事务范畴外换行业。政府事务工作更多是一个综合性事务工种,要懂政府、懂政策、懂为人、懂处事,但如果从GA转型去做产品、技术、运营等专业岗位则有较大难度,更加适合综合性岗位。

其实,不仅仅是政府事务面临瓶颈问题,各行各业也都存在这个问题。

那么,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

短期来讲,跳槽是一个选择。很多时候,会干的不如会跳的。毕竟内部晋升通道有限,企业往往对外招人才给予优待,而对内部人才重视不足,在晋级和涨薪上扣扣索索。身边会“跳”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一两年换一个地方,薪酬和职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并不鼓励频繁跳槽,一是显得没有常性,企业也有所忌惮;二是浅尝则止,不利于个人积累和成长。

跳槽也跟平台、能力、机遇有很大关系,大平台选择多,能力强去哪都不怕,有时候还需要一点运气。有个朋友,正巧政府事务负责人出现空缺,企业又招不到合适人选,就直接让他负责了。企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上面leader不走,苦熬的话也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

如果行业正处于上升期、平台处于扩张期、老板又很赏识,还是建议伴随公司一同成长。

长期来讲,还是要提升能力、突破圈层。

靠人人会跑,靠娘娘会老,靠山山会倒,人生最大的贵人永远是自己。职业发展,关键还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从T型人才成为π型人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是分层的,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限制一个人发展的往往不是智商和学历,而是你的生活圈、工作圈和朋友圈。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穷人教你如何节衣缩食,小人教你如何坑蒙拐骗,而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成为高手的捷径,是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有位小伙伴对自己有个标准,超过两年如果不能进步,说明要么自己有问题,要么平台有问题。

毕竟,岁月无情催人老,职业生涯又有多少黄金岁月?

走出舒适区,做更好的自己。很喜欢Keep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