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提起怕见陌生人,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我当时在外人眼中还是个活泼开朗,不怎么见生、挺有闯劲的小孩。但是其实自己那时候见到陌生人,也是尽量躲避的,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尤其害怕见到爱开玩笑的叔叔,因为他提出的问题让人不知如何作答。可以说心中也满是焦虑不安,抵触回避。或许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哪怕是成年人,在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的时候,心里有一点担心、焦虑也很正常。
侄子和侄女见到陌生人,就表现出很强的回避状态,害羞,不说话,躲到大人身后。当然这主要是源于弟弟弟媳工作忙,很少有空领孩子与外人接触。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一时也不离眼,怕碰怕磕怕受委屈,共同玩耍的小朋友也就那么几个,所以怕生也是必然。
而薇薇表现出的社交恐惧比较严重。心理老师从她生活的环境(只跟父母一起,没有朋友)、与她父亲的交流中,明白了薇薇备受家人关爱,因曾走失过,而时常被告诫少与陌生人交往,不去邻居家串门,也不许带别的孩子来家里玩。这样就弱化了她的社交能力,抑制了她的社交欲望,常有焦虑、紧张、不安的不良情绪。
面对紧张不安的薇薇,使她放松心情是必要的,而冥想训练就是积极有效的方式。这让我想起今天的自己,因为两天两夜只睡了两三个钟头,浑身肌肉疲劳,面部发紧,感觉肌肉都是绷在骨头上的。休息时,我采用冥想法,与每一部分的肌肉对话:“辛苦了,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很快肌肉的紧张度得到了缓解。当然根据需求不同,冥想的方式也不一样。面对薇薇的紧张情绪,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再加上美好温馨静谧环境的描绘,效果会不错。
紧张情绪的放松只是个基础,心理老师帮薇薇建立恐惧事件等级表,并逐步做的系统脱敏训练才是关键。在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由内心想象体验,逐步发展到在亲人陪伴下试着与小区里的陌生人交往,与小朋友交往,再发展到在外人陪同下扩大活动领域,观察陌生人活动情境,让她能敞开心灵,增强自信。而不断地肯定与鼓励,又增强了她的社交能力与社交欲望。这样,心理老师顺利引领薇薇适应了由家庭到学校生活的转变。
由此我想到,孩子表现出的某种情形,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我们要学会理解、接纳。在引导过程中,也根据自然规律,循序渐进,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