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强力推荐人物历史有意思

鸿门宴上的谜团

2020-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鸿门宴上的谜团


                    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酒席宴会,国人的会客之道,觥筹交错间交流感情,深化友谊。推杯换盏间解决问题,达成一致。酒席宴上,将进酒,杯莫停,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喝高兴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有一个宴会却确杀机四伏,他叫鸿门宴,在特殊的历史节点,留下了千古说不尽的谜团。今天刘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两千年前的那场特殊的宴会,解读鸿门宴上的众生相和背后的人情人性。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春秋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大到帝王将相,小到贩夫走卒,市井小人。诸如我们熟知的始皇帝,飞将军,大刺客,甚至鸡鸣狗盗之徒。司马迁给我们后人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历史和令人深思的人性世界。而项羽这个人物无疑也是司马迁笔下各色悲剧人物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要想了解鸿门宴的真相,就要走进《项羽本纪》,去解读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英雄的相关知识。 先走进项羽的出身,看看项羽是怎样一个人。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身名门,胸有大志,人高马大,力能扛鼎。对于项羽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没有太多的记载,大概也就是在吴中打架斗殴吧。根据考古专家证实,按照秦汉时期当时的计量单位来算的话,一尺就是27.7厘米,那么8.2尺就是227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那么项羽的身高和姚明差不多高,而且力能扛鼎,就是能抓举起重量至少500斤的大鼎。司马迁在文中说项羽是“重瞳子”,也就是一只眼中有两个眼仁的人。叫“视日不瞬”,相当于双摄像头相机吧。直接看太阳眼睛不眨。具有同样特征的还有舜帝,晋文公重耳等大人物。他绝对是天赋异禀的绝对壮士。吴中弟子都“惮”他,怕的要命。 乱世英雄,横空出世,开始了他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陈涉起义,天下大乱,豪杰并起。逐鹿中原。 这里的八千精兵,就是后来的江东子弟,项梁叔侄两个征战天下的称霸江湖的第一桶金,就此开始。江东八千子弟从此扬名天下,成了最初的项家军。瞬间平定了江东,继而渡江而西。争霸天下。 收编陈婴,黥布等部队,瞬间扩充到六七万人。成了最有力的一支劲旅。前后脚起义的还有个的比项羽大23岁的比秦始皇小3岁的家伙,他叫刘邦。他于芒砀山斩蟒起义,号称赤帝之子。

        有必要强调一下,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性,这几乎没有人道可言。为了威慑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往往采取最极端最凶残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坑杀,就是活埋。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其中杰出人物是秦统一六国时期的秦大将白起,他号称“百万人屠”,坑杀加屠城,共杀害超过一百万人口,而且那还是在冷兵器时代的血淋淋的屠杀。

        伴随着刀光剑影,烽火连城,项梁项羽的实力渐增,渐渐拔得头筹。而且项梁采取了老范增的建议。充分宣传楚革命的合法性: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是个相当凄婉的故事,可以从后来的屈原列传中一见端倪,等后来刘老师有机会给大家解读屈原的故事)树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精神领袖。这一招后来被曹操熟练运用,名曰“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树天子以令诸侯”。范增就是在鸿门宴上被尊称为亚父的人,亚父是对他的尊称。

      在新的楚王的感召下,诸路兵马组成联军,向咸阳进发。 起义的联军挥师西进,项家军更是虎狼之师,势如破竹,骄傲之风渐起,于碰到了秦名将章邯的正规军,项羽的叔叔项燕战死于定陶。项羽顺理成章的接替项梁成为项家军的实际领导者。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通过一系列的抢班夺权斗争,逐渐排除异己,登上上将军之位。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士,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这一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 狭路相逢勇者胜,项羽用行动阐释了人在困境绝境中的无限能量,只要激发斗志,一切奇迹将成为可能。项羽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以五万对阵二十万。在秦的防御阵营中撕开了关键的口子。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失去,名存实亡。也奠定了起义军攻入咸阳的基础。清代蒲松龄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从此项羽走上神坛,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请注意,这里是膝行。就是诸位将领跪着向前爬。而且不敢看项羽。这个场面想想都觉得震撼。这一年,项羽25岁。风华正茂,势头正胜。如日中天。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灞上。于是上演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用子婴为相,珍宝全部占有。范增也告诉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斩草除根,防患于未然。

      项羽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友好,连夜前往刘邦军见张良,想要劝张良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项伯回来后告诉项羽,刘邦攻破咸阳有大功,如果进攻他是不义之举,项羽表示赞同。

      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范增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让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而项伯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张良见状,至军门找樊哙前来。 樊哙强行进账,对项羽进行一番了说辞,项羽无言以对。于是刘邦伺机逃脱。他留张良将白璧玉斗献给项羽和范增,自己以上厕所为由,扔下车骑,只带樊哙、夏侯婴等人从郦山道逃回霸上。项羽接受了白璧放在桌上,而范增却将玉斗摔在地上拔剑砍破,叹道:“夺项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宴会前:无伤告密——夜访张良——拜见项伯——项伯进言

        宴会中:项庄舞剑——项伯舞剑——樊哙闯帐——刘邦尿遁

        宴会后:间道而逃——项羽受璧——范增碎斗——诛杀无伤

      真的很佩服司马迁的如神之笔,他竟然能够把鸿门宴的经过了解的如此详实,又表述的如此到位。让我们像看话剧一样鲜明的看到了鸿门宴上的各色人等的精湛表演。演绎了一场精彩了几千年的饭局。 两个首领:刘邦、项羽;两个智囊:张良、范增;两个衷心武士樊哙、项庄;两个阵营叛徒:无伤、项伯。你方唱罢我登场。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让两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为之着迷。

     

  然而,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最终却让刘邦顺利逃脱,从而留下了和项羽一争天下的种子。其中有着太多解说不尽的谜团。今天我们就重点解读鸿门宴上的谜团。

      为什么在极其有利的形势下,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做掉刘邦?

      为什么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刘邦还能全身而退,毫发无伤?

      这是天意,还是人事? 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充分展示了每个人的选择。 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刘邦逃脱,而且取得了舆论的大力支持。为后来成就霸业奠 定了基础。

      其实,刘老师认为,在鸿门宴上,项羽压根就没想真的做掉刘邦。 应该说,一开始,项羽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也听信了范增的预言。有了杀掉刘邦的心思。但项伯夜奔之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项伯的背叛,反而对项伯的建议进行了“许诺”。项伯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或许,从此,项羽就下定了不杀刘邦之心。当然也要因时而动,具体看一看刘邦的表现了。 鸿门宴上,刘邦如鱼在俎,项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弄死他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尽管亚父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羽难道不懂其中的意思吗?当然他懂得,但是他还是“默然不应”。其内心应该是犹豫不决。没有项王的将令,范增只能采取下策,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顺便再次做掉刘邦。于是,气氛再度紧张。幸好,刘邦原先埋下的棋子项伯又起了作用。“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是项羽的叔叔,项庄是项羽的小哥,辈分上项伯是长辈,而又翼蔽沛公。恐怕伤了叔叔,当然行刺刘邦也就困难了。这恐怕又不是项王的本意了。只是此时的项羽也是骑虎难下,杀与放,都是不易的了。气氛相当尴尬。

      幸好,樊哙来了,樊哙的闯帐,很巧妙的化解了当时的危机,转化了矛盾。樊哙:出身狗屠,身份:刘邦参乘兼一担挑。优势:勇武有力,又粗中有细。一番话似乎条条在理。关键是有事真上啊!

      先来看看樊哙的精彩表演: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 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在看似冠冕堂皇的陈词里,樊哙成功的把项羽带入了逻辑的怪圈。成功的以道德绑架了项羽那个高傲的心灵。 樊哙首先是闯,然后是吃,然后是陈词,步步相扣。 项羽先是按剑而跽,然后是大赞壮士,然后是未有以应。 中国有个成语叫惺惺相惜,所谓英雄爱英雄,好汉爱好汉。以天下第一勇士著称的项羽自然对樊哙这样的英雄有特别的垂青。而樊哙也就有的相当的可以放肆的机会,可以借此陈词。而且把亡秦和项羽进行对比,这正好是项羽最不愿看到的。经过樊哙这一闹,更加取消了杀掉刘邦的念头。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

      综上所述,其实整个鸿门宴上,恰恰是项羽保护了刘邦。或者说,项羽没想在这里除掉刘邦。

      问题来了,项羽为啥不想除掉刘邦呢?

      先讲个故事:三国时期也有一个著名的饭局,叫“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借青梅时节,招待刘备,点评天下英雄。说天下诸侯皆不是真英雄,天下英雄为“唯使君与操尓!”也就是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刘备顿时收到了惊吓,恰巧这时候一声惊雷,刘备灵机一动,将勺子掉到地下,做出恐慌的样子,麻痹了曹操,躲过这一劫。在这个私人饭局上,曹操同样有机会做掉刘备,而终于因为刘备的一个举动而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最终纵虎归山。成为大患。 其实,饭局上的项羽和曹操都犯了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轻视对手。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项羽和曹操都是出于名门,(曹操的名门有点牵强),而刘邦和刘备都是出于草莽。这就是所谓的士族阶层和庶族阶层的区别。项羽有着高傲的身份和傲娇的内心。从项羽的发家史我们可以看到,项羽喜欢征伐天下,真刀真枪的分个高下,采用背后下刀子的暗杀行为,实在是为项羽所不齿的。 尽管此时的刘邦已经羽翼渐丰,但在项羽的眼里,他仍然是不值一提的一个小弟。尽管范增一再的声明沛公有龙虎之气,但也没能引起项羽的足够的认识。政治斗争的经验不足,甚至是有些幼稚,影响了项羽的判断。

      可话又说回来,像曹操那样的奸雄,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是那个年仅25岁的大将军项羽?这也未免对项羽过于苛责了。

      另外,就要说说那个实力演技派的刘邦了。他太强了。刘邦的实力表演实在是震撼了所有的观众,在鸿门宴上充分体现了他的没有下限的实用主义人生观。 关于刘邦的故事,后来在《高祖本纪》中还有更多的解读,今天就少讲一点,仅仅把教材中涉及到的部分,加以说明。 刘邦出身卑微,迫于形势,带领着一帮穷哥们儿,征战天下;或者说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活下去,后来历史选择了刘邦。想方设法的活着,是刘邦最大的人生追求。实用主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刘邦最原始的追求。 在众多的诸侯中,机缘巧合,刘邦竟能先入关,入驻咸阳。一个乡巴佬,突然就进入了皇宫,成了主人。搁谁都会乐不思蜀了。于是刘邦就想常住在这里了。可形势不允许,外边还有个虎狼之师。他叫项羽啊。不经意间,刘邦得罪了项羽。 由于项伯与张良有旧,恰巧项伯想救张良,恰巧张良不想抛弃刘邦,就引荐了项伯给刘邦。没有上天的眷顾,可真的就没那么多“恰巧”了,或许真的有那么一点“天命使然”了。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一个儿女就这样仓促的定了亲,这也为鸿门宴上的拔剑起舞埋下了伏笔。这段刘邦的表演,实在是高!于是,刘邦的表演简直到位极了,相对于小鲜肉项羽,刘邦绝对是个油条,而且是个老油条。 对刘邦而言,鸿门宴上,有了诸位铁哥们的帮助,也算是有惊无险了,而且沛公最终选择了不辞而别,尿遁的方式,提前离开。但仍然不失礼数,向大王送上礼物,象征高尚品德的美玉。还解释说“会其怒,不敢献”,还特地嘱咐张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然后仓皇出逃,连车骑都抛弃了。事实上,我觉得刘邦这里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既然项羽在鸿门宴上都没动手,怎么还会在半路截杀?想必是防备范增等人的指使。反正是脚底抹油——溜了。到了家里,立即就诛杀了曹无伤。

      其实,曹无伤是挺冤的一个,同样是告密,却被自己的新主子分分钟就出卖了,他死了也不懂当中的蹊跷。简直比窦娥都冤。

      看看项羽的反应吧,“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或许他也在想,你小子逃就逃了吧,总比这样尴尬着强。如果不服气,拍马再战!量你小子也没这么大的胆子!

      一个杀气腾腾的宴会,成了个相当狗血的结局。唯有明眼人范增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以后的故事,项羽的事业一度蓬勃发展,一路凯歌。 随着项羽屠杀了子婴,烧了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然后又废掉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为十八州,成了天下诸侯的带头大哥。实现了他的人生愿望。尽管他很厉害,但天下依然风起云涌,诸侯依然不听话,于是项羽又开启了辛苦的征战模式,简单说,就是谁不听话就打谁!

      其中最不听话的就是刘邦了。在淮阴侯韩信的帮助下,刘邦的势力逐渐递增。而且笼络了大批的天下英才,著名的有汉中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疲于征战的项羽再也无力应对。终于开始了三年的楚汉相争。然而此时的项羽仍有顽强的战斗力,也曾一度打的刘邦找不着北。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殽、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帀。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 ,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 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数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终于,在三年的楚汉争霸中,刘邦项羽的势力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刘邦韩信兵马扩充到八十万,项羽被压缩到十万。在韩信的排兵布阵下,项羽的人马被分割包围,在垓下被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年项羽仅仅31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一场华丽的人生谢幕,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毛主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认为项羽没有最终获得胜利归咎于“沽名”。太看重自己的名节,太珍惜自己的华丽羽毛。如果有一种死的意义大于生存,是不是可以舍生赴死?最后,项羽选择了自杀,所以李清照慨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史的车轮滚滚,浪花淘尽英雄,但是刘老师还是很喜欢项羽,还认为他是个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大英雄。他的背后是高傲的灵魂和柔软的心灵。

      前几年,刘老师写过一首歌词,读给大家:

      霸王项羽 乌江畔,楚帐中,西风里,点数英雄。

      年少壮志凌霄汉,力能拔山扛鼎。

      拥兵百万争天下,破釜沉舟轻王侯。

      乌骓马踏黄河岸,青锋剑指长江南。

      勇者无敌无畏,有志有节有情。

      三十芳华忽去,一朝沉沙折戟;

      镜内容颜樱花逝,绚烂烟火明九天。

      悲哉,一曲英雄美人的离歌;

      壮哉,一段无悔无愧的年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