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樊登)与教育(刘良华)读书•写作•遇见

聪明花开与兴发教学(4)2018-07-06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27人  斧正堂

一.莆田本土的教育故事:聪明花开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将于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省莆田市举办,莆田的南山广化寺已经是汉传佛教的圣地之一。莆田,是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地。

莆田,这么个有文化的地方,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聪明花开”教育故事,这个教育故事里隐含着某种教育教学的道理,表达出的莆田话是:“看见壶公山,厄 (会) 开聪明花”。

故事时间是明代。

故事地点是壶山南麓乡村灵川柯朱。

故事人物是公元 1451 年考中状元的柯潜。

故事过程是小柯小时候的一段学习故事。

柯潜出生于莆田壶公山下一户还算是有点钱的农家,小时候一直是比较笨,给人感觉就是他脑袋瓜的智商低,在读书学习上,似乎让人看不出他会有什么大的前途。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差生”,客气一点说是“后进生”吧。柯爸爸是个中国古代很纯朴自然的农民,但他确实是一个好爸爸,有耐心,还舍得花钱,请家教老师来一对一地教小柯,老师来了之后,接触了几天,觉得“孺子不可教也”,怕教不好,这钱不好赚,时间长了怕是连工资都拿不到手,就说个理由辞职不干。柯爸爸也看出来了,就要求老师给孩子一个机会吧,就当作是陪小孩子玩罢。老师无奈,摇摇头,先缓和下,过段时间再说吧。

小柯的情况还是那样持续着,一直就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有一天,老师实在觉得真是没有信心了,还是想早点走吧,为的是让柯爸爸死心,让他过来当场见证其儿子真不是块读书的料,而后同意他辞行。老师把行李都拿好了,站在院子里,手指着头上说了个简单的“天”字,让小柯对个字出来。

“天”要对什么呢?

柯潜呆呆地看着天,在院子转啊转,想了好久,就是想不出,对个什么字来。

这时候,在一旁的柯爸爸还真得是急了,他走到儿子面前,用右脚尖点点着地,还用手指着地上,就差说出字来了。柯潜被他爸这样一弄,抓耳挠腮地嘴巴里好像要说什么了,看了看地上,就说出来三个字:“鸡母屎”!

老师听着后,哭笑着对着他爸爸说:“你看,你听见了吧,天地啊,我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还真得没有见过这样的对对啊,‘天’对‘地’,我每天教他读,何止是三十遍了,他怎么会就是把地变成了‘鸡母屎’呢?“

“天对鸡母屎”这句话,仍然在莆田的民间广为流传着。

父亲此时也是无话可说了。同意老师的辞行。他牵着小柯的手,跟着老师身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在田埂径间,天地悠悠,绿树白云,流水叮咚,小桥古道,花草繁茂……毕竟师生一场,情景交融,此时的小柯还真得有了一种对老师的离开开始依依不舍之情,在那么个只听牛哞鸟鸣的蓝天白云下的安静时空里,柯家父子送别老师一程又一程。从村里一直起向田野,看到了山。老师要去的是山的另一边乡村里去教书。

这时,刚好山路的前方迎面来了个挑着一担橄榄要去卖的女人,老师兴致而来,随口而出上联“女子独行谁敢揽”。小柯听了老师说出这句话后,感觉到壶公山的山上有一股神气隐隐约约迎面随风而来,也就随口回答了一句:“先生欲去我实留”!

老师一听,站立不动了,回头看看柯潜,这小孩子满脸红扑,双眼中泪珠滴落而下,说着:老师,您就别走了,留下来吧。”

这老师已经被“先生欲去我实留“一言打动了心,慢慢地往回走,路上,还唱起了一首首远古时代传下来的老歌,那歌声在壶公山间的田野间荡漾着,也在柯潜的心里荡漾起来了。

从此,柯潜回家后,学习起来有了与以往日子开始中不一样了,老师经常带着柯潜到大自然中,到壶公山中石梯寺周围风景点去学习,常常给予小柯进步的表扬与肯定。

这样子,三年时间过去了。春节快到了,老师说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于是,柯潜就沿着溪边的路上送行老师。

一路上,老师很舍不得离开学生,回想学生三年来的变化,心里面很高兴,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师生二人一路上吟诗作联。老师说出上联:“夕夜过汀溪,足踏满天星斗”,这时的柯潜真情澎湃,才思涌动,他答道“:新春悬古画,手扶万里江山”。

老师一听此言,昴首看到高高的壶公山,内心惊叹不矣。

公元 1451 年,明代宗景泰二年,柯潜入京会试,高中状元。

我与同学曾到过柯潜少年时读书的石梯寺去游玩,那里自然景色与风光。让人感觉到,确实是一处读书与思考的好地方。

莆田的民间能够把这样的教育故事流传下来,我们就明白了,这个地方为什么可以成为世界妈祖文化故乡,佛教文化圣地的原因了。

二、兴发教学:兴不起时,我是呆呆的一言不发

“兴发教学“隐含在《论语》的“兴发”理论之中,《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泰伯》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既是《诗经》之“诗”,也指与诗相关的情感。“礼”既指《礼经》之“礼”,也指包含知识与规范的理性。礼者,理也。“乐”既指《乐经》之“乐”,也指情理交融、以礼改情的仪式与节奏。(《教育哲学》P94)

难道莆田话这个可以适合读《诗经》《礼经》《乐经》文字的语言活化石,还把教育的道理一起保存在民间的语言故事里了吗?

《教育哲学》把“兴发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样描述着:兴发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引领学生从历史和文学艺术 逐步建立自己的意志与信仰。兴发教育就是意志教育与信仰教育。

刘良华在《教育哲学》中说:总之,兴发教育意味着教师把“兴发”(兴起与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与使命。若教学尚未“兴发”,若学生尚未被唤醒、被激励、被引领、被召唤、被兴奋而厌学、逃学,那么,教师宁可停止教学而不强硬地“对牛弹琴”。

刘良华在《教育哲学》中还说:如果教师无兴发的技艺,那么,学生就有拒绝学习的权利。

如果,一个学生,他在回忆自己的学校学习过程中,觉得一无所获,他的知识系统就是依靠自己独自建立起来的。像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因为,当他们感觉到学校里老师无助于自己的成长时,就选择了主动学习或自学,就是自学成才了。

刘良华在《教育哲学》中这样解释自学成才:自学或主动学习的别名是“自我兴发”。

莆田人,从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地上涉及到很多行业里,在国内很多产业领域里占比很大,有着许多经典的创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的主人公故事里,都有着一个很让人不敢大声言说的故事:小学水平,自学成才。

如果,我们用教育哲学的眼光去看那些故事的话,就会找到支撑着这些创业成功案例的主人公学习类型了,他们一路上依靠着一种教育力量叫做“自我兴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