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坏情绪传染)

2023-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陌草青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心理学概念——踢猫效应。

先看一个案例:

一位爸爸在单位被老板批评,心里气不过。回到家看到儿子在沙发上蹦来蹦去,弄得客厅一团糟,劈头盖脸把儿子训了一顿。

儿子觉得很委屈,又不敢反抗,扭头看到家里的猫咪,一脚踢向猫咪。

猫咪无缘无故被踢,喵喵叫着跑出了家门。正好一辆汽车开过来,司机为了躲避突然跑出来的猫,结果撞到了路边的孩子。

这就是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发泄不满情绪,从而造成连锁反应。

概念源头

据查,踢猫效应这个名词至少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职场人们在工作中受了压力,回到家中,看到冲上来的猫,怒气无处发泄,于是就踢猫发泄情绪,当然,猫和人的怨气是没有关联的,但猫成了出气筒。

产生原因

发生这样情况的原因是现代人生活压力比较大,难免产生焦虑、烦恼等,坏情绪的累积会让人潜意识里为情绪寻找出口。

这时候身边地位比自己低的、比自己弱的就很容易成为发泄对象,从而形成一条坏情绪链。最弱小的那个,也是受气最多的那个群体。

概念启示

01学会辨别情绪,控制情绪,尽可能避免坏情绪传染。

一旦发觉自己有情绪了,要觉知到并且分析导致情绪产生的原因。追溯问题的本源,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做情绪的奴隶。

例如,当你因为孩子打翻了新买的盘子而发怒时,想想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当想清楚了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盘子的价值时,就不会因为一个碎了的盘子而对孩子大发脾气。

当孩子感觉被接纳时,做错事就成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02自己受批评时,分清事实和情绪,接受事实,摒除情绪。

有的人被批评后,不向内反思自身问题,而是心生不满,为自己的坏情绪寻找出口。

这本身就是不接受批评的表现,受了批评心里难受有情可原,但是不应因此产生“踢猫效应”,把坏情绪传染。

正确的做法是听话听音,摒除情绪听话语。若批评的有道理,则做出反省,认真改正。若批评的毫无道理,则尽可以置之不理。

03不受他人坏情绪传染,不无辜做那个被“踢”者。

若成为他人坏情绪的出口,不做中间环节继续往下传。不受他人坏情绪传染,能清晰地看到他人处在情绪挣扎中,不是正常状态,自己不要跟着陷入其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