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孩子的城市化散文七彩乡村文集

一个40年代的人悄无声息的死去

2022-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安静看书人123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恍惚间已经来到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四十年代距今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了。

我的爷爷出生于40年代,卒于二十世纪一零年代的尾端,大字不识,小学肄业,一生务农,未尝他业。如今才意识到对爷爷的过往一无所知,时光在他身上流淌了接近80年,而我们对这80年一无所知。

一个普通挣扎着温饱线的家族绝不会去寻踪问祖,也不会刻意去记载去记述,生活就是结婚生育传代,结婚再生育传代,就如同牛羊一样一代传一代,生命好像繁衍就是最终的目的,至于生命本身或许就根本毫无意义。

关于爷爷的过去只有只言片语,所能知道的只是小时候是由曾祖父续弦再娶所生,从小就不受重视,就再无相关。而后爷爷就娶妻生子,妻子也是早逝,而后一直未曾再娶。

爷爷从小未受教育,只能认识几个数字,斗大的字一个不识,却将两子一女,和三个孙辈抚养长大。从父辈的描述来看,爷爷年轻时老实本分,却又吝啬成性。在那个年代吃够了饥饿和贫穷的苦,所以对钱极为看重,因此对子女也是吝啬,三个子女都未通过教育改变人生,很大程度上由于当时贫困的家境和爷爷的短视。对教育的不重视,所以父辈只能早早辍学,成为农民工。爷爷一生老实本分,除了种田毫无所能,种地始终伴随一生。

而爷爷后二十年就是与我们相伴,后二十年的时间用来抚养三个孙辈。直到如今,我们才慢慢回顾起这个出生于40年代的老人的一生。

在整个村子里也是极为少见的,一个爷爷却抚养三个孙辈,大多都是爷爷奶奶两个人抚养孙辈。大字不识的爷爷对教育是一窍不通,对读书也没啥概念,唯一知道就是要好好读书,却从不知道啥叫好好读书。

所以读书时代的我们对于学习的压力可以说几乎没有,家里从来不会管我们学习,在小时的我们有着完全的自由。爷爷忙于种田,又不识字,所以我们就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啦,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写着作业是当时最幸福的事,可以说是学习娱乐两不误。而到周末,那更是乐的不着边际,没有家长的束缚,打牌下棋看动漫钓鱼钓龙虾等等活动不一而足,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没有学习压迫的快乐的野小孩。

但劳动则是我们必须的,在种地为主的家庭,又如何能缺少劳动。爷爷一个五大三粗的爷们,能做出一顿熟了的饭菜已经很为难了。而做饭前的生火和饭后的洗碗,就成了我们轮流的工作。农村的土灶,火稍不注意就因为空气流通不够而熄了,只能生起微弱的火星,就是没有旺盛的明火,这样自然煮不了饭,这时就免不了爷爷的一顿大骂,也不知道是骂天骂地,还是骂我们,只能赶紧拿来蒲扇拼命扇起来,希望火腾一下起来,往往是头发撩掉几根,火也生起来了。而吃完饭之后,就是我们轮流洗碗了。我们最早学会的就是生火和洗碗,好像分工劳作从那时起就形成了习惯。

别人家的小孩或许是通过考多少分,取得多少进步,来获得奖励,而我们却是通过掰棉花的多少来获得零用钱。掰棉花或许是每个湖北农村的小孩都有的童年经历,应该是在晚秋的时节就是棉花采摘的季节。而采摘的棉花,必须依靠人工才能把雪白的棉花从花骨朵中摘出来,晒干,才能出售。那时的我们还没意识到,小小年纪就接触到了农业生产流程。在那个季节,家家都可见掰棉花,天气好时,晒干的花骨朵直接铺放在地面上,在晚秋的夜晚,月色如水,家家都在庭院里聊着天,掰着棉花,大人们是眼快手急,一个接一个,而我们小孩就是掰一个休息几下,还打闹下。遇到不好掰的,没有完全炸开的,就直接扔给大人了,狡黠的我们会挑选最干燥的最雪白的,只用手一捻就能出来的去掰。那时最好的关系,或许就是去串门时二话不说搬来个板凳开始帮主家开始掰棉花的了。

懒汉是种不好一块地的,常常是天刚蒙蒙亮,爷爷和同村的人,就开始去地里忙活了,农忙的时节有时还需要我们把饭送到地里去。忙完棉花的播种,收割,又需要开始忙着种油菜,而油菜之后又有水稻。小时不曾意识到,而如今才知道农事是如此符合天时,一个个节气、季节对应着不同的作物与不同的播种与收获。就是这样忙忙碌碌的四季循环。而直到实在是走不动道了,农民才会放下农具,离开农田,哪怕是如此也想着弄个小菜园劳动下,劳动仿佛刻入了每一个农民的骨髓中。所以哪怕如此自由成长的我们,尽管没有在学业上有多突出,但是也没有成为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现如今依然在勤勤恳恳地生活着,劳动一直伴随着我们。

或许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或隔代亲,在父辈那一代无比吝啬的爷爷,也会买些水果和排骨改善我们的生活了。也不知道是隔壁奶奶说了正在长身体的我们需要补充营养,自此每次每周放假回家都能喝到排骨莲藕汤,这个好像也是湖北每个家庭的必备菜肴。虽说必然是只见骨头不见肉的排骨,和自家在池塘挖的藕搭配在一起,但是经过一周学校食堂摧残的我们,能喝上这样一碗汤也是幸福满满,而水果必然也是等到了价格最为便宜的时候,才开始买给我们吃。

就这样我们在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我们读完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离家越来越远,回去的频率越来越低,而爷爷就一直守着老家,守着那块田地慢慢老去,直到悄无声息的死去。

就这样,一个40年代的人悄无声息的死去,没有任何影像和文字记录留下,有的只是一块墓碑写着生卒年月。他过去的六十年的时光我们只能听闻只言片语,而后二十年的时光,也只有几个孙辈记忆深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