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不逞口舌之利,只行内心方圆之事
2022-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盗东门吹风
【《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
“敏于行而讷于言”,一个人的才能、品性如何并不单单通过其言谈,更重要的是看到他的实际作为。
这也是孔子对于处事的基本原则,在面对卫灵公询问的“军旅之事”,孔子没有去争辩,只是告诉对方自己只擅长“俎豆”(祭祀)之事,第二日便离开了卫国。
为什么孔子没有像后来的孟子一样,直接反驳“王何必曰利”,而是转身离开。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在卫国这里浪费时间。
这是孔子的软话,一个软钉子随后用行动直接表明态度。
这是孔子的硬态度,用“明日遂行”告知了卫灵公答案!
而且这个“硬态度”很快就在另一个地方得到了验证。也就是“在陈绝粮”,孔子带着弟子们去陈国的路上,没有了粮食,弟子们也因为饥饿而病倒。面对“直肠子”弟子子路的诘问,孔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君子固穷!
这就是孔夫子心目中的方圆之地,君子守着那份“穷”,这份穷是他的志向、操守。也因为他守着这份“穷”,才会舍掉卫国的荣华富贵,转而“乘桴浮于海”。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为的就是他心中的那寸方圆之地。有内心坚守的“道”,又何求口舌之利呢?
反观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能口灿莲花,却无法践行自己口中堂而皇之的“道”。我们刷着手机教训孩子要自律;我们在餐厅里大谈人人平等,转而训斥服务员的一个小小过错;我们关心地球平均温度上升,却仍在大夏天开着空调裹着被子睡觉。
口中的“道”并非心中之道,谈之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