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五天
今天我们的培训进入了最后一天。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的楚江亭教授做了一场主题为《学校管理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他从传统学校与现代学校的管理体制讲起,以全国著名的几所学校的改革为例,如北京十一学校、洋思中学、北大附中等,揭示了现代化名校的发展特征。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他讲述了基于学习理论的高考状元研究及启示。他提到了通过研究,高考状元们普遍具有的学习特征如下:1.吃透教材(体系、细节)。基础最重要,对知识点细致、系统处理。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谈。不让难题过夜,多与老师交谈,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总结。学会归纳总结。整理、概括。关注课程标准的推荐。多看有深度的课外读物,包括文学经典、社会类等,这些平时阅读可以作文的写作素材。真正掌握教材落实到每一句话,每个注释。2、预习、及时复习3、善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同类联想法,课堂归纳,错题归纳。摸索自己的方法:读、记笔记、比较、反思、推导、归纳、概括。寻找共性,审查错误,及时总结。4.、每个学科一个错题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错题本的价值。在校的时间就是金子,在家的时间是破铜烂铁。薄弱学科抓兴趣,动手中培养兴趣。心理素质强大,不惧怕考试。
下午的报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所带来的《立足实践的教育研究建议》。他给我们谈的主要就是如何做课题。根据建设工程人选考核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培养期内都要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并完整地走完开题立项、中期汇报和结题报告等流程。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我们平时做的实践较多,理论提升很少。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我们能掌握基本的课题研究知识,让自己在理论方面有所提升。王教授的报告正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帮助。
今天还轮到我们高中1组班主任出期简报。作为小组宣传委员的我自然要为之操心费神,考虑到今晚结束后有可能不少老师就打算返程了,我需要在报告结束前所需的材料筹备齐全。所以,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我不断协调和催促各组按照分工上交文稿和图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听报告效果,这一点还真是不好。
今天下午报告开始前,我们几个济南的高中班主任见缝插针,在会场讲台上来了个集体合影。本来一共八个人,因此我们的小群名字就称为“济南八仙”。因为一个老师临时请假,没有凑齐,比较遗憾。
齐鲁三名工程建设人选第一次集中培训很快结束了。这次培训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也有不小压力,每个人都在考虑着如何利用这个高的平台进一步提升自己,也在思考着如何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并逐一把这些规划变成现实,顺利通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