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有多么轻易被操纵?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冷川日记

早上起得早,中午需要补个觉,不然凌晨三点多起来,到中午不休息,身体是受不了的。

中午睡好,整个下午与晚上精神就好,做事的时候,精神也好。

最近提及医学这一块,我看了看资讯了解,有说法是:医学也是毫无规律可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医学里面针对人身的了解,以及各种化学反应和处理方法的系统,是面对许多不可知的抵御。

医院本身是让人感到恐惧的,而且里面的很大程度,每件事情是按时发生的,定时送药吃药、定时床单更换与空气清洁、医生定时轮班,几乎是生活在像是极度圈养的环境。可能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对人的内心,会产生距离感,所以在医院的生活,是不轻松以及让人压抑的,可能其他人感觉没什么,要是我呢?我就是感觉,自己这么生活就塌陷了。

我的心理受不了,我渴求轻松休闲的自由环境。

对人的医治可分三类,安慰治疗、缓和治疗、管道治疗,以科学为主导,建立在重复实验观察的方法上。但是治疗这方面,人们容易扩大失败比例的重要性,只要有百分之九十的概率成功,百分之十的概率失败,人们就觉得提心吊胆。

科学有规律,但是规律包含普遍适用的,例如万有引力定律,适用度广,要是欧姆定律呢?只有针对某些电路才有意义。规律是自然赖以生存的法则,但化学中没有那么多规律,生物学是三个基础科学中最无规律可循的一门,普遍适用规则很少,虽然生物学要遵守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规律,但生命总是存在这些规律的边缘和夹缝中,就迫使生物学要屈从于规律濒临崩溃的边缘。

所以医学也非常需要直觉,因为有时检查是依靠人的,不止依靠机器,通过人先分辨,在进行仪器确定,一个人不吸烟、没有家族遗传病史,他可能就存在隐藏着的恶性肿瘤。医学经常存在着诊断的概率游戏,设定一种可能解释病人的症状,并再寻找证据加强或减弱设定的正确性,一旦概率到达某个点,就要验证试验。任何一个领域的检测,都存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的情况下,没有生病或出现任何异常,检测呈现阳性;假阴性率结果呈现阴性,实际检查出异常,病毒已经感染。

但是,如果病人没有检查出异常,风险在于先验知识,诊断就会受挫。患有自闭症的有说法是跟父母情感冷淡,或者父母对孩子养育有问题,但现代的研究表明,患有自发性自闭症的孩子,基因组排列跟未患有自闭症父母之间有十几种基因不相同,有力说明自闭症的基因学诱因以及大脑发育有关于基因,周围聚集着一些变异体,许多变异体导致神经发育结构改变,脑回路的结构出现异常。

现代的医生对于先验知识、例外、偏见要有更深度缜密的理解,就像过去对于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有个调查结论,就是患有的女性更倾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过,在另一调查研究表明,实际上患有乳腺癌女性,并没有过度摄入脂肪,只是在回想过去时,会倒果为因,无意识的在自己记忆,搜寻癌症的诱因,给自己设定罪魁祸首,是饮食有问题。随机试验、对照试验的高地位,就是人类的局限性偏见导致的,所以面对不确定该如何良好应对?就需要对于先验知识、例外、偏见有更好的理解,不一定只有这三条,但是这也是一种参考方式。

在大脑而言,意识的理解是有限的,但是不排除我们可以变得更有状态的去理解。Daniel Dennett说:我完全有理由期待大脑能够理解自身发挥功能的方法。大脑确实非常复杂,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和1000万亿个突触连接,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探知大脑中在发生什么。

要怀着做任何事情都能找到良好方法,人能够做出更好解释的理想化,当然,也应该接受事实,毕竟很多人无法接受,自由意识的化约神经科学的说法,化约神经科学主张把哲学里所探讨的本体论和知识论上的概念,都完全用大脑以及神经元概念来解释。

例如,心灵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就只有大脑而已,倡导完全取消心灵的存在,预设了分析自然主义和取代式自然主义,把现象特质当做起点,成为后续对于大脑观察研究的参照。

不能给哲学乱猜,哲学即使推理论证联想,但是没有第三人称视角和纯粹的神经元立场,应取消第一人称视角和它的现象性特质。

鉴于认为任何推理都无法避免的存在偏见与不理性,研究物质世界的唯一方法便是科学方法,不论是基础科学还是认知科学,当然没有物质世界以外的么?可能有吧,但是我更认同没有,何况任何说自己跟神灵有联系的,那是因为大脑的幻觉,或那可能像古人一样,遇到巫婆被骗了。

人本身用感官接触观察环境,以感觉来得知自己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的行为想法是无意识产生,当然意识是互助无意识的,我们接触一件事物,要需要情绪的推动以及情绪带来的认识。人需要存在感、安全感,尽管它们是庞大心理感觉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人的自我感、控制感、选择感,是无意识的感觉构成很多有意的体验。

有意识想法与无意识想法的区别是,我们对无意识的心理感觉产生的体验,人根本没有办法客观确定某个想法的来源,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你可能认为是潜意识的,但是你直接思考一个想法,你可能认为是有意义的,但是到底是什么呢?大脑有自动编造合理解释的运作。

要是功能性磁共振和脑电图研究是正确的,那么有意识的行为,是潜意识为了安慰你,而带给你的错觉,潜意识的运作会在事后让你清楚做了什么。有时你根本不清楚因为什么愤怒,或许跟你遗传的DNA有关?没有肯定研究流程检查,你没有办法知道真正的原因。

感觉是依赖无意识机制,并让你认为更好的存在着,自我意识有多么轻易被操纵?自我意识本身就是感官直觉构建出来的,纯粹的构建体产生真实的自我认同感,是主观的直觉,有的知觉都会经过无法察觉的偏见与倾向过滤。个人观点因此不能当做唯一的度量,生物体与基因引导者我们,不单纯是理性,而人的理性本身也是主观的。

理性很可能是独立大脑机制的产物,也可能涉及到基因,自我的身体意识明显是幻觉,因为这种感觉根本没有实体作为基础,但是即使是幻觉,人照样能感觉到真实,疼痛与爱能扭曲到真实感。抽象的思考,对于未来或过去的行为沉思,以及理想的分析,本身就是大脑的运动的行为,你感到眨眼的时候,你有拥有感,但你对这个动作并没有控制感。就像神经科学所说,我们根据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感觉输入来感知我们的运动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独立的中枢大脑机制来感知运动行为,独立的大脑机制非常了解我们将要做什么。但能动感涉及各种独立的脑区,从额叶到枕叶和小脑,并不来自独立的大脑回路,而应该被视为分布广泛的复杂的认知系统,而我们体会到的是,对有意识行为的控制感。通过与身体的自我意识进行合作,能动感创造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了具体行为的感觉。

在心理治疗上,有催眠的这一环节,但是我发现很多玩催眠的不专业,就不要去学那些市面上的那种,只有浪费时间。催眠在现代是有足有证据表明,是做治疗有效的方法,但是你不可能催眠一个人,在生活中听命于你,你也催眠不了一个有失忆症的人,因为你刚说完,他就忘了。催眠是暗示的力量,可以影响人意识的最基本方面,而自我意识最基本的机制,容易被外界影响,而且催眠不容易催眠一个不配合,以及过于抗拒的人。

曾经有催眠师,怎么做到催眠不配合的,以及过于抗拒的人呢?破框。例如惯性的方式,是催眠的时候,都要说请坐好,但碰到不配合的,就不用惯性的方式,别人是上台让请坐,不配合的上台,不先让他坐,先直接跟他握手。打破惯性不是关于行为的转变,而是从而激发被催眠者的反应,其实间接催眠比直接纯粹效果好,以塑造亲和感而言,模仿肢体语言而论,别人知道你模仿他,跟不知道效果是很大不同的。

间接的同步,不是别人摸摸头,你也摸摸头,别人摸摸头,你可以摸摸鼻子也可以。可能不在于都摸头,而是摸的行为,例如间接语言同步,难道别人说:我觉得人生,重要的是思想与生活都是自由的,你还要复制同步一遍么?虽然对方有认同,但是效果并不好。

例如回复:说得很好,重要的是思想与生活都是自由的,按照喜爱愉悦的方式度过每天,轻松舒适的认识到更好自由的方式。

以上回复是基本的回复方式,还有更好的,但需要搭配现实化的互动,因为仅仅是语言能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语言回复能做的是能聊下去并心情不错,但是现实的效果是翻倍很多次的效应。

人生遇到的事情,里面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也意味着可以更多元多维的互动,例如恋爱而言,你会因为面貌喜欢一个人,但不一定跟一个人在一起,仅仅是因为面貌,那种感情的期限很短。我曾经有位前任,就是身材跟相貌都好,但是呢?负面情绪很多,真的很难跟她相处,她有些抑郁似的,而且经常跟身边的人发脾气。我跟她在一块还算省心了,她爹妈是真不省心,她爹妈跟她相处,我都觉得心疼,老两口太不容易了。

人的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结合,其中基因有重要的作用,有的孩子有遗传差异,可能造成自闭症多动症等,但人最基本的心理,有隐藏层面,是存在经历和学习之间的联系,可以重新衡量输入的信息,无论是源自哪里。有意识愿望是动机的一部分,无意识因素也是引导隐藏层行为的因素。

例如我喜欢阅读,但是我很小的时候,我知道么?我不知道,我以前讨厌看书学习,但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写小字条跟一年级开始喜欢写情书,去看那些关于情感表达的文章。五六年级我喜欢打游戏,游戏上面不是也要打字么?还要聊qq,看小说,从那时候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我的阅读是从武侠跟H道之类的开始的。我看了几年觉得市面上能看的书,差不多了没了,什么厚黑学、穷爸爸富爸爸那类书,都是我上小学时候看的,对别人来看,那都是经典,全看下来对我来说,那时候最经典是那本书?

成语故事。

我可以在里面能用不同角度分析,例如我家院子杨树下看铁杵磨针,我在想把树砍了,搞成小木条不是多此一举?树上面本来就有差不多的树枝呀,世界也有差不多的铁,何必拿铁杵呢?何况李白家里连铁杵都有,还不是能卖钱买针么?那个老婆婆很坏,有恒心也不是这么用的。要是打游戏我碰到老婆婆这样的,第一个就去斩杀,上去砍几刀,焖几个烈火,因为我们班上努力学习的,还不如我吊儿郎当的成果好呢。

你天天按时写作,考试的时候,没人家随便考考强,多么努力学习也不行呀,你要找找比努力学习更好的方法呀。

经常思考的人,可以把这种特性,融入无意识之中,我们是无意识认知的智慧主体,我们提供意图、方向和一系列指令,让无意识认识行动起来,并连续不断的引导。有一种人我知道,本来他看书很不喜欢,但是他能够强迫自己天天看书,看着看着,他找到乐趣,并迷恋上了;但是这种人身体跟意志会受到一定摧残,但也可以达到适应性。

有人说自己可以做到,让自己爱上阅读,因为自己很会自我催眠,我压根不相信催眠可以改变你的固性,你要是小孩一样,跟犹太文化,小孩从小舔父母滴在书上蜜,但对于阅读有什么帮助么?也毛用没有,只能感觉到书上有蜜吃。其实真的文化氛围是辩论,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是有看书并做群体辩论。你要是不看书不学习,你没有一定底蕴辩论,咱们华人文化,排斥辩论,认为孩子学生那是顶嘴什么的,但是犹太文化就有时常辩论这一环节,可以质疑一切,评论一切,我们传统文化呢?你敢随便议论君父?质疑与评论一切,让群体讨厌,也容易大逆不道,这就是群体效应。

成吉思汗的军队,来源于草原群众们的,爱格斗、掠夺、从小骑马等等的群体效应,一个国家人民都是斗狠掠夺长大的,热爱暴力甚至以之为荣,这是周边和善并武力不高国家的噩梦。

而往往不擅长逻辑的人,最有可能高估自己的逻辑能力,而不擅长武力的人,最有可能高估自己的武力值,因为赋予人们信心的往往是无知,而不是事实。逻辑是一种技能,就跟你学乐谱一样,通过演绎、类比、归纳,形成更正确的观念,尽管最正确的是事实与证据,但观念可以导向到事实。

而且观念本身就是艺术,不但包含逻辑性,还带有思索过程,主观推动,思考本身就有艺术美感。霍金说,由于存在着万有引力这样的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也将会从无到有地创造出自己。但是自然发生便是宇宙中存在某些事物,而非空无一物的理由,也是宇宙和人类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实际上零并非“无”,真空也并不是“无”,它是没有任何物质的空洞空间。在经验层面上,我们总会留下“无”的表征以占据时间和空间。这种探索过程,本身就是艺术的,霍金的说法有问题,因此导向你探讨了解到,其中的问题,并知道是如何的。

就像冰和雾虽然具有化学上的相似性,但实体和形态完全不同,人和动物都是由同样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具有相同的生理反应,但我们与动物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没有任何物质的空洞空间,跟无也不是一回事,尽管有着相似性。

我看到一信息,爱因斯坦认为万有引力是时空结构的整体性质,但是我们可以用精确的数学方法来描述万有引力的行为,但没人知道万有引力是什么,它以什么状态存在着。目前我们只能通过引力的作用来了解它,但无法对它进行直接观察,量子理论家提出,万有引力代表着某种尚未被发现的亚原子粒子。复杂性理论学家告诉我们,东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引发廷巴克图的沙暴。量子物理学家为量子纠缠擂鼓助威,所谓量子纠缠是指,位于宇宙两端的电子之间存在可测量的相互作用,我在想宇宙是否是有限还是无限影响这些说法么?我们不知道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因为还没有探索证实到,或是什么样的无限或有限。目前可见的宇宙只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部分,还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这是很多领域关于宇宙讨论的主题。

最近看到另一种说法,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处理的是相对简单的意图,对别人微笑与交流眼神,只是在识别简单意图和行为的基本层面上发挥作用,基于面部表情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低层次心智解读能力。低层次认知过程不同于高层次认知过程,因为它们比较简单、原始、自动化,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然而,从低层次的动作识别到推测某些神经元能够读懂别人内心,这一巨大飞跃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当镜像神经元被证明能够侦查出他人某项行为的意图时,通过不正确的推理,我们便认为人们具有心智解读能力,理智上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上的感同身受,前者完全是对某种心理状态在认知和理智上的识别,而后者是共享情感体验。

当你不知道另一个人在想什么的时候,往往更容易产生共情,大脑是相关功能的混杂物,这些功能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除了最基本的运动,比如单块肌肉的抽动等之外,思想、行为等事件都是广泛分布、互相关联的复杂回路的产物,没有专门产生感恩或悔恨的大脑中枢。任何神经元都无法引起某种复杂的行为,共情至少涉及10个脑区,镜像神经元并不等同于“共情神经元”,并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不要将低层次的发现与高层次的功能混淆在一起。

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描述仅限于大脑相应的运动区域,如果他当初研究的是面部表情,那么镜像神经元系统便会具有非常不同的解剖定位,当其他区域得到研究时,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范围会迅速扩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在人类内侧颞叶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时,里佐拉蒂在猴子颞叶的另一个区域(脑岛)中也发现了镜像神经元。很可能随着研究区域的增多,镜像加工会被视为一种广泛分布在整个大脑中的、普遍的神经生理现象。当进行不同类型的观察和心智行为时,不同的脑区会被激活,如果是这样,无论知觉、身体行为或心智行为发生在哪里,发生在什么时候,便都应该会发生镜像作用。

人有时无法分辨别人是在表扬你还是讽刺你,尽管人有心智解读能力,现代的测谎仪彻底没有权威性。恐惧是条件发射性的自发的,为了避免危险而进化出来的神经回路,你无法知道一个人恐慌,或者情绪化的时候,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潜意识动机促使他说出那些话,怎么认为真假呢?微反应微表情微动作?那只是看大致的情况,而且准确性不高,因为答案可能性过多。

当然仪器的问题,并不改变生理的研究的事实证据的基本,科学领域中,有些问题是无法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的,就像我看到说法:我们无法用实验方法证实弦理论,因为实施必要的测量需要使用比地球还大的加速器。类似地,潜意识认知也只能通过推理来研究。

但是科学能研究实验的,我们要好好的运用,就像:智力具备很强的遗传性,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改善智力,如果智力是遗传性的,就具备生物化学基础,而我们有各种影响生物化学的手段。而一个人阅读或者听音乐,都可以人能够大脑回路改善,是智力提高的附带现象就影响髓鞘。就如:你天生对音乐的偏好使你大脑中大号回路的髓鞘增厚了,大脑这种局部的改变并不会反映出与这个脑区相关的遗传成分,更不会反映出与行为相关的遗传成分。

目前我知道的阅读、写作、沉思、止观、辩论,微笑,都对大脑神经回路有影响帮助。旅行跟运动也有,当然还有男女之爱.....肉体的。

看神经科学的相关的信息,有一个观点是,我们通过试错进行学习,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创造出一些连接,试图解决某个问题,一旦找到了最佳解答,其他不太有用的连接就变得不再必要了,会被过滤掉。根据这个论点,我们可以预期到修剪过程将会持续一生。这是大自然消除试错后遗留的碎屑的方式。

大脑的研究能解决道德跟自由意志问题嘛?

Sam Harris认为人们能够在大脑中精确地定位道德与公平,主张:有关价值观、意义、道德和人生目标的问题,确实是关系到有意识生物的幸福的问题。价值观被转化为可以用科学来理解的事实。有些事实可以用来理解,人类的大脑中如何产生了思想和意图;有些事实可以用来理解,这些心理状态如何被转化为行为;还有些事实可以用来理解,这些行为如何影响着世界以及其他有意识生物的体验。这类事实充分体现了我们对诸如“善”和“恶”这类词汇的所有理解,

这个时代我们知道了,自由意志在大脑是幻觉,科学发现恋爱就是催产素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智力取决于髓鞘的厚度,目标感只不过是边缘系统被激活了。而最新的认知科学研究显示,性格最多只有一部分真实性,环境会不知不觉地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常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食物的香气会让人变得慷慨。

A puppet is free as long as he loves his strings.-Sam Harris

只要木偶热爱他的绳索,他就是自由之身。

我们诞生在悲惨的世界,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改善我们的处境?

物种努力活着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冲动,人类更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明确决心尽可能地逃避死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