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文化旅游研究首页投稿

城市收缩下的城市治理转型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31人  井冈山豆皮

城市收缩下的城市治理转型

日前,清华大学龙瀛研究员通过卫星图跟踪了2013年至2016年中国3300多个城镇的灯光强度,发现其中有28.4%的城镇灯光强度在下降,据此得出这部分城镇在收缩的结论。这个结论引起了争议,有一种观点不愿意承认城市在收缩。但城市发展就像经济周期一样,和世界上的任何生命体一样都有生命周期,收缩并不见得一定是城市的利空,完全没有必要不假思索的划清界限。

城市的收缩可以从人口变化趋势得到佐证。大多城市发展都是在人口自然聚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人口不断流入,城市规模就不断扩大,人口一旦开始流出,城市就会陷入收缩。几年前,美国城市芝加哥衰落的现象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身上也有体现。当下的现实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小城市涌入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这个流动变化趋势还在继续。也就是说伴随着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壮大背后是广大中小城市的收缩。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高铁,当下很多城市对高铁经过本市抱着极高的热情,但一些研究表明,在沿江高铁沿线,70%的城市都出现了常住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像大家期待中的经济带动。背后的原因是更加便捷的交通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带来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流入,反而加速了本地人才和资本的外流。本地城市相比中心城市而言在就业、教育、医疗和发展前景上都存在比较劣势,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是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大势。想要在大势之中带来相反的操作单靠一厢情愿恐难有效果。

城市收缩并不见得一定是利空,关键还是要看城市治理能不能适应城市收缩的变化,只要适应的好,城市收缩可能会变得更加有利于城市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收缩的主流,跟随着城市发展壮大的潮流,这些中小城市也跟大城市有样学样搞起了大工业、大项目、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一方面造成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本就稀缺的项目的议价能力,很多时候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尤其是在城市收缩的趋势下,原来占据的过多的公共资源面临着闲置浪费的客观现实。这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城市转型升级着力方向。

城市治理要向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方面要让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充分统筹好之前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转型和再利用,统筹好原有工业设施的二次开发,统筹好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共享机制;另一方面要重新规划新背景下如何保持城市活力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市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包括但不限于优化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