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2019-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司南A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常常有人慨叹作家的脑洞,不明白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多的故事来。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固然是一个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创造力和想象力。

《赎罪》这部电影,我几年前就看过。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格兰,一个十三岁的富家小姐布里奥妮·泰利斯,她是一个喜欢写作,而且想象力丰富的小作家。因为喜欢写作,她常常用作家的自以为是,敏锐地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当然,也是因为写作,她会从她的视角和理解,去分解和想象她看到的人,去判断她想象的事。影片一开始,布里奥尼就在打字,她在写关于私奔的题材。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凭着想象在写私奔,显然这是小孩子对爱情的一种懵懂地想象和偏执地解读。

布里奥尼的姐姐塞茜利亚和管家的儿子罗比,两个人刚刚从剑桥大学回来避暑,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最重要的是他们彼此相爱。

布里奥尼偶然从卧室的窗户,看见了她这个年龄还无法参透的一幕。也就是这一幕,也是源于小作家任性又自以为是的想象力,彻底,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穿着轻薄内衣衬裙的塞茜利亚,跳进了喷水池中捞东西,然后湿着身体从水里钻出来,画面变得意想不到的香艳了。而罗比就站在水池边,就那样给了布里奥尼一个无法明白的背影来任她想象。事实不重要,布里奥尼的判断和想象才重要。“管家的儿子是个下流的色狼,他在对姐姐意图不轨。”晚宴开始前,相爱的塞茜利亚和罗比,无法克制地躲进书房里亲吻,然后做爱,这也无可厚非。可是偏偏被布里奥尼撞见,她还不懂爱情,还不知情到深处会如何,她自我判断罗比这一次真的在欺负姐姐,他在冒犯姐姐。幼稚的想象力让她曲解着即使眼见的真实。

然后撩人的表姐劳拉在夜里被人强奸,布里奥尼看没看见强奸犯也不重要,她主观确定和想象才非常可怕。她指证了罗比,而且坚定的不容置疑。罗比进了监狱,无法选择地参加了战争。可是,被抓走的瞬间,不止一个人知道,罗比是冤枉的,可是却已是无能为力了。这个罪恶的想象力,把三个人引向一条无法想象的苦难之路。相爱的两个人,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思念。而布里奥尼没有去剑桥读书,开始了一生的忏悔与救赎。战争是残酷的,战争造成了死亡与别离。罗比死在了法国,塞茜利亚也死了……

布里奥尼应该骨子里就是妄想和独断的,她凭着一封信上的几个字,来断定罗比的人品,凭着她看到的然后想象的,以至于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死,只是离去的人的生命终结,活着的人,她的悔恨也将笼罩着她并将伴随她的一生。

《赎罪》是2006年英国电影,改编自得过普立策文学奖的小说。在2003年,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在英国畅销。影片采用假 象的呈现与真相的揭露相互交错的形式,展现了主人公赎罪的一生。

罗比的扮演者詹姆斯·麦卡沃伊,他也许不是最帅最吸引人的,可是,他却是英国投票选出的“一美”,他成功的击败了一众大牌美女,甚至有安吉丽娜朱莉。另一位男配角“卷福”,后来扮演英剧《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风靡一时。塞茜利亚的扮演者 凯拉·奈特利,把一袭绿色长裙,穿出了万种风情,冷艳而高贵,让人欲罢不能。

《赎罪》唯一的奥斯卡表演奖被一个年仅13岁的爱尔兰小姑娘收入囊中,她就是扮演女主角塞西莉亚的妹妹布里奥尼的塞奥斯•罗南(SaoirseRonan)。她一身白衣,眼睛里闪着超乎她年龄的冷静和阴暗。从影片开始,这个小姑娘就几乎没有笑过,在观察这个无限想象的世界,她的眼神和表情冷得让人不寒而栗。一直到老年,两个演员都用这不变的眼神和神态,让人觉得,那就是那个十三岁孩子老去的样子。

十三岁是什么?是两只脚的矛盾,一脚站在幼稚而单纯里,一脚已经踏进似懂非懂的自我成熟的世界。这个年龄说来不谙世事,可是已经情窦初开。也许不懂爱情却充满好奇,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秘密,开始偷偷地动心,开始做着自己以为会引起男人注意的傻事。为男人,为一种喜欢。可是,真的懂了吗?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吗?

布里奥尼喜欢罗比。她的新话剧希望罗比来看,却用“爱来不来” 这句话,露出了少女的小心思,她暗恋罗比。从那个夏日布里奥尼纵身跳入水中以性命来试探罗比是否会舍身救她起,布里奥尼的心里就装进了一个人,可是当时谁会意识到一个仅13岁少女那句“我很感激你救了我的命,我会用一生去铭记。”会是她的心声呢?事实上,她却为这句话花去了一生去擦拭良心上的谴责。她故意跳进深水里,她想让罗比救她,她想跟她说谢谢,她心里的爱情,就这么简单又可笑。她自以为是的想象里,难道不能说是,还有女人的嫉妒和假想敌吗?尽管她只有十三岁。小孩子的心长大了,尽管成年人忽略了这种长大。

人类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贫富差距,这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假如,罗比是一个跟塞茜利亚姐妹一样出身的贵族公子,那么,他和塞茜利亚的爱情,是否就顺理成章了呢?那么两个人在书房里可以做爱,在水池边可以嬉戏和含情脉脉了呢?劳拉被强奸,是否有人可以相信并为他辩解了呢?似乎没人给出肯定的答案,可就是有这样的质疑啊。

《赎罪》里还有另外两个人要提一下,那个表姐劳拉,她到底是被强奸,还是她给了马歇尔强奸她的暗示,他们互相挑逗了对方。那么,他们间接地造成罗比和塞茜利亚的悲剧。在教堂里,看到他们结婚那一幕,长大了的布里奥尼,虽然与少年和老年的两位演员的表演有差距,可是,她把那种愤怒的眼神撞到画面外了。

影片的画面,从一开始英格兰美丽而恬淡的田园风光,到后来二战的恢宏场面。无论从服饰还是色调,即使压抑伴随着痛苦,窒息的恐怖和绝望,也一样精致得像一幅幅精心雕琢的油画。其中表现二战中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一幕,背景音乐里的歌声充满悲壮和无奈,罗比所有的特写镜头,他绝望而匆忙的奔走,从他身边映衬的打斗,疯狂破坏,杀戮,狂欢,无不震撼着观众的内心,战争造成的残酷和绝望演示得淋漓尽致。思念,绝望,梦境,想象,都够成了生离死别,让人一直揪着一颗心,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世上不会有比此生不能再见,更令人痛彻心扉的了。

影片叙事的手法,采用了大量的穿插和倒叙。让那些缠绵悱恻与激情,得以在战争的惨烈和思念的绝望中展现,让观者在沉闷与哀伤中不由自主地享受爱情的美好与心动。看似凌乱地拼接,却是把一个个矛盾和悬念,恰到好处的串联,使情节起伏跌宕又标新立异,独到奇特。影片的结尾,那种浪漫,尽管是虚构,尽管依然是布里奥尼作为作家的想象,依然让人心疼地长长舒了一口气,满足了我们对有情人圆满的渴望,即使知道那是没有的事,可就是想那样相信着。世上所有的爱,都不要别离,都不要相思,这是所有相信爱情的人共同的心愿。

《赎罪》的电影配乐,获得了奥斯卡大奖。那种只要布里奥尼出现,就伴随着打字机的嗒嗒声,贯穿影片始终的旋律,似乎无时不在提醒观众,剧情发展中所蕴含的沉重危机,暗示着人类的语言一样具有子弹一样的毁灭性力量。意大利作曲家达里奥•马里安内利(DarioMarianelli),从布里奥尼这个角色身上找到了灵感,巧妙地以打字机作为人物的象征,用音乐讲述一个不识爱情滋味的女孩,如何因为嫉妒和误解将一段真爱推上悬崖的悲剧过程。

《赎罪》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是一个把原本可以美好的东西活生生撕给人看的过程,后来撕的人后悔了,却为时已晚。

一个故事的大团圆结局,它就是关于毁灭性的一切,以及想象和故事叙述的疗伤力量的。

小说家们,可以凭空想象,可以刻画他人物的命运,同时,也并不残忍地去满足读者的愿望。人们心怀美好,想象着生活也许残酷,残酷得遍体鳞伤,却把希望寄托在作家的笔下。任何事情都一厢情愿,希望大团圆,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个海边,影片结尾营造的温馨,那个象征爱的小屋,也许可能,也许虚幻。那场老年布里奥尼自我救赎和忏悔所虚构的塞茜利亚和罗比的相遇,那风拂动纱帘,那窗前拥吻,我愿相信,也许真的,也许存在……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难赎的罪,想象力的罪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