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着不好好吃饭?正面管教的家长这样做!
三岁的豆豆总是不好好吃饭,常见的场景都是这样的:
1)妈妈做好了饭,喊上几声“吃饭啦”,但是孩子装作没听到,仍旧在玩游戏!
2)好不容易坐到桌边吃饭了,却玩着各种食物,摆的满桌子都是!
3)于是爸爸哄妈妈喂,各种给孩子“谈条件”:只要好好吃饭,就可以去公园玩、买玩具。。。。。
4)再不行就奶奶也上来追着喂!
然并卵,孩子一样不好好吃饭!
邻居乐乐的爸爸不以为然,说:“孩子就不能惯着,不听话就打!现在孩子被捧在手心里宠爱着,惯着惯着以后就管不了了!”
可是他家的乐乐却并没有因为有个不听话就打的“虎爸”而变得乖巧吃饭,相反,三岁半的他经常动手打小朋友,还学会了撒谎,比如说:“肚子疼,不能吃饭了。”
很多严厉的家长都主张在孩子不听话甚至犯错误时采取打骂、惩罚的措施,更有羞辱孩子直到行为被“纠正”为止。
但孩子很快“原形毕露”,于是再次处罚、再次重犯,周而复始。
以上两个家庭其实是管教的两个极端:要么娇纵宠溺,要么严厉惩罚。
试想这会让孩子形成怎样的心理认知?
我是可以控制父母的,凡事都要听我的!
我偏不那么做,凭什么要听你们的?
我就是个“坏孩子”,父母都不喜欢。。。。。
尤其当一个孩子在不断的惩罚中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时,或者学会了“察言观色”讨好、牵制父母,就离真正的“坏孩子”不远了。
从吃饭问题可以看得出家庭的教养方式,其实在严厉惩罚和娇纵宠溺中间还有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积极的管教方式。所谓正确的管教,是要使孩子自己学会自我控制,摆脱外来的管束,学会自律。
而3岁4岁的孩子正是建立习惯,培养良好品格的初期,正面管教正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如此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习惯的培养,以便让他们具备各种生活技能与品质。
如何做到和善与坚定的正面管教?
“和善”是大人对孩子们的尊重,“坚定”则是尊重大人自己。
拿孩子各种不吃饭的问题来说,正面管教的家长这样做:
首先,让孩子参与吃饭规则的制定,也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吃饭的约定,让孩子明白,想吃什么可以提前告诉家长,做好了就要吃,不再做别的;做好了犯就自己坐到桌上吃饭,不要一再喊着或者追着喂,若不吃,就收起来,只能饿着肚子等到下一顿再吃,哭闹是无效的。
在此过程中,不能使用“我早告诉过你。。。。。”等类似的话来说教孩子,而是和善提醒规则,“我看到你现在还没有坐过来吃饭,看来你只能饿着肚子到下次饭,妈妈相信你可以坚持到下次吃饭。”
刚开始,孩子肯定会试探规则,用老办法挑战父母,确认一下是否来真的---孩子最怕父母认真,此时家长也需要认真地把饭收起来,让孩子明白操纵策略是无效的。
我家孩子在挑战爸爸两次后,看到爸爸把饭收到厨房以后该是慌张地说要好好吃饭,并且下次都乖乖地把吃饭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对待。
如果孩子哭闹,这是他们试图通过哭闹来操纵父母,以上豆豆妈妈就是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用“冷静期”解决 了操纵问题。
因为豆豆哭闹时,妈妈没有再去哄她,而是平静地忙着自己的收拾洗刷碗筷的事情。豆豆很快发现(一边哭闹,一边偷偷瞄着妈妈)她的“表演”失去了观众,在确认妈妈并没有受到影响时,更是加大了声音,但妈妈不为所动,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心疼宠溺。
没多会,孩子停止了哭闹,主动去找妈妈,表示愿意遵守规则吃饭,但妈妈态度和善而坚定,这一次必须等到下顿吃饭的时候才可以。
认可孩子饿肚子不舒服的感受,但相信孩子可以做到遵守规定,必须等到下次吃饭。
不惩罚说教、不娇纵宠溺,让孩子参与到规则制定和遵守当中,相互尊重,重视合作,共同关注“吃饭”问题的解决,适当运用“情绪暂停”的冷静期,如此正面管教的方式,能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教给孩子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培养他们必须具备的品质与素养。
文章阅读到这里,你是否也认为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过分严厉或者娇纵都不利于孩子责任心和价值感、归属感的培养?太严厉让孩子唯唯诺诺,怀疑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太娇纵的孩子又容易变成家里的小皇帝,适应能力很差。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教养方式的父母呢?
欢迎留言交流。
当然,你若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