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历史有意思

《三国演义》里的成长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30人  乌卓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三国里的人物,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有一个魏延,从一个鲁莽的将军不断成长为一员大将,战功赫赫之外,还有子午谷奇谋的高论。

但是近期看《三国演义》,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在成长,虽然书中没有提到他们的变化,但字里行间,能让读者感觉到,从诸侯割据到三国鼎立,许多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比如张飞,守徐州时还因为喝酒误事,长坂坡上就能用几十个士兵制造疑阵吓退曹兵,进西川之后更能智收严颜,打汉中还能制造醉酒的假象骗过张郃。

比如赵云,刘备招亲时沉迷于酒色财气,赵云还要看孔明的锦囊才知道规劝刘备。到了刘备要为关羽报仇时,却能考虑到联吴抗曹的形势而劝刘备不要对东吴用兵。

随着三国鼎立的确立,各位主公们率领的士兵数目也在不断增长。

官渡之战,曹操10万人对阵袁绍的70万。

等到赤壁之战,曹操就能率领83万大军来到长江沿岸对东吴的5万人马虎视眈眈。

刘备入川时,率领荆州5万军马。等到为关羽报仇时的夷陵之战,就是70万大军对东吴陆逊前后两路30万吴军。

不管罗贯中先生是不是对数字夸大,诸如刘备曹操等一众枭雄们,带兵数是越来越多了。

遥想十八路诸侯反董卓时,关羽、张飞还仅仅是让袁术瞧不起的马弓手、步弓手。几十年过去,他们已经成长为镇守一方的诸侯,手下士兵岂止千军万马。

从这个角度看,整部《三国演义》,也是随着局势发展不断催人成长,而非有些评论家说的脸谱化小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