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智慧课程》读书笔记:妙观品(2)

2020-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明空如月_QD

阅读内容:《雪漠智慧课程》第311-330页

【卿在观照时,不妨有寻思,观者当是谁,遍寻不得之。】

【过去,小乘上座部要求行者做到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也强调禅定,要求行者从一禅进入,然后达到二禅、三禅、四禅,拥有很强的定力。但这还不够,你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生起观照之心。在观照的同时禅定,在禅定的同时观照,你的定力才能真正地起作用。】

【一定要明白,禅定还不是禅,它只是一种定,也就是一种专注而没有念头的状态,谈不上智慧。在过去,上座部的行者一旦得定,就必须开始寻思——佛家称之为正念,也叫正思维。】

【所谓寻思,就是一种追问,接近于祈请和聆听,意思是开始参一些东西。参什么东西?参“观者是谁”,“是谁在观”。禅宗的参话头就是这样,不停地参“念佛是谁”。】

【上座部还有一种训练:观自己是地水火风的组合,不断地找自己的心,找是谁在观察这一切。在心脏、头发、眉头等各处寻找,找呀找,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找不到观察者。这就是《觅心品》的内容。它很重要。】

【你观察了自己,也就观察了整个人类——甚至也包括所有的动物——这时你会发现,每一个毛孔、每一根头发、每一块骨头里都没有你的心,你怎么找都找不到。因此,当二祖对达摩说“觅心了不可得”时,达摩告诉他,我已为你安心。真正的安心,就是让他知道无心可安,所有烦恼都是幻影。】

【释迦牟尼时期的阿罗汉就是这样解脱的,他们修到一定的时候,发现没有自己,没有值得解脱的东西,就不再有烦恼了。这就叫破除我执。我执破除之后,跟自我相关的幻觉就再也不能困扰他了。】

【一真突现时,诸妄自然无。不落空与有,明空成主体。本体智慧出现之后,诸多妄念自然就消失了。】

【为什么本体智慧出现妄念就会消失?因为你发现许多东西都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当你一直这样观察,到一定程度时,世界就很难再干涉你。不管它们怎么干涉你,怎么诱惑你,你都知道眼前的东西不会永恒,连你自己都不会永恒,很快就会消失。念头在飞快地破灭,粒子也在不断地变化,细胞生生死死,每一天的你都不是前一天的你。一旦这种智慧变成你的生命程序,你就不会再去执著于很多东西了。因为它们不值得执著,也执著不了。】

【本体智慧就是明白一切都会变化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世界就成了大象耳边的蚊子,不管它如何叫嚣,不管它携带着怎样的物欲病菌,也不会干扰你,更不会传染你,你的心甚至不会因此产生一点波动。】

【过去,上座部有一种特殊的观察法,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行者会观察众生,分析众生的构成,一直分析到粒子的层面。这时,众生不叫众生,世界也不叫世界,而叫微尘。】

【经过这种观察,行者就会慢慢破除对法——对世界上所有的显现,佛教都称之为“法”——的执著,明白并接受世界的虚幻,不再执著于世界。】

【“不落空与有”,就是既不能执著于空,又不能执著于有。】

【什么叫执著于有?就是过于在乎世界,把一切都看得很实在,觉得世界是实有的,当下怎么样,未来就会怎么样,不明白世界和未来都是由多种条件构成的。】

【“落有”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落空”同样会让自己非常烦恼。很多得了抑郁症的人就是落空了,他们认为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没有意义,活着也没有意义,慢慢地钻入了死胡同,结果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又反过来影响心理——心灵非常抑郁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抑郁的毒素,让你无法振作起来,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为什么菩萨同样知道世界是变化的,一切都是变化的,却依然在积极地做事、快乐地生活呢?因为菩萨既不落有,也不落空,他承认现象的存在,承认行为的意义,认为智慧和真理可以给世界带来光明,可以让人类变得幸福。因此,他愿意积极地度众——也就是把自己证得的般若智慧分享给别人,让相信自己的人也能拥有智慧,生活得快乐一点、明白一点,不要被现象所迷惑。不过,无论他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都不在乎结果,成也一笑,败也一笑,反正一切都在过去。他只管安住明空之心,观察世界,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可以了。无论在做什么,无论遇到了什么,他都会安住于明空境界,同时观察世界、利益世界。这时,智慧之心是主体,世界是客体,他拥有绝对的心灵自主权。】

【日常多观照,祈请聆听时。既不落幻境,亦无昏沉事。】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养成用智慧观照一切的习惯,很多事情就不会让你感到烦恼,也不会再让你生气了。生气也罢,烦恼也罢,都是执幻为实的结果,如果你明白一切都在变化,很快就不一样了,还有什么好生气、好烦恼的呢?】

【祈请聆听时。观照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保持祈请和聆听。有人曾经问我什么是真心,我说,没有杂念并祈请成就上师的当下,就是真心。没有杂念叫空,在空的状态下祈请叫明,明空合二为一,就是真心。】

【所以祈请非常重要,不仅佛教重视祈请,基督教也重视祈请,祈请是所有智慧训练的基本方法。它的本质,是通过祈祷跟一种比自己更高的存在建立联系,达成智慧的共振,并随之实现升华。按照现代物理学的说法,就是量子纠缠。】

【至于聆听,我们前面也讲过,它的目的不在于听的结果,而在于让你提起警觉,保持智慧的状态,不要陷入昏沉。】

【坐着不代表修行,睡觉也不代表懈怠,真正有智慧的人,在睡梦里也不会迷失。那些修梦观成就法的人就是这样,他们看起来在睡觉,但梦里也在修行。这样的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梦观的智慧就会渗透你的生命,改变你的潜意识,为你植入一套新的生命程序,让你在梦里也能自主心灵,不会被逼真的梦境所迷惑。这时,你原来那套有毒的生命程序就被彻底格式化了,你再也不会运行它,除非有病毒侵入。所以,你要为自己的心设置防火墙,而最好的防火墙就是戒律。只要你能好好地守戒,病毒就接近不了你,更破坏不了你的生命程序。】

【既不落幻境,亦无昏沉事。既不会执著于虚幻的东西,比如眼前虚幻的世界,心中虚幻的感受,以及虚幻的肉体等,也不会陷入瞌睡的状态、忘掉智慧。其中,昏就是打瞌睡,沉则是忘掉了自主,忘掉了智慧。】

【那么如何对治“沉”呢?老祖宗发明了很多方法,上面所说的祈请聆听,提起警觉,就是其中之一;其二是观想图案,比如观想莲花的开合。专注于莲花的动态时,你的心是不会昏沉的,但如果你的观想不清晰,影像非常模糊,你就仍然昏沉。】

【智慧开发非常严格,必须有过来人指导,不然就容易进入误区。】

【观想和祈请、聆听是最好的对治昏沉之法,一定要重视相关的训练。】

【还要注意,观想、祈请和聆听不是三种不相关的训练,它们需要同时进行。就是说,你在观想的同时也要祈请聆听——听遥远的地方传来的那声若隐若现的鸟鸣,听一根针落地的声音,听一朵花盛开的声音......保持听的状态。西方有一种说法:“听风可以接近上帝。”这跟佛教的祈请聆听是一个道理。】

【除了观想、祈请和聆听,你也可以持咒,但你同样要保持祈请的状态,聆听自己诵咒的声音。】

【“主体无造作,专一非二执。” 你要守住主体——这里的主体是心,客体是心观照的世界——不要造作,而且要专一地修,走中道,不能执空,也不能执有。】

【真正的信仰永远不是秀给别人看的,甚至不是秀给自己看的,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向往。】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慢慢消解作秀的成分,让自己尽量做到无造作,而且要专一。在什么方面专一?训练方面。也就是说,学了一个方法,就要好好地实践,一门深入,不要到处乱学,更不要浅尝辄止。这跟挖井是一个道理,选好位置之后就要不断挖下去,只有这样,最后才可能挖出智慧之水。】

【眼前有万象,心如明镜体。心就像镜子一样清明,能照出世间万象,又不会被万象拐走。】

【行为与行者,一味融二事。“雪漠心学大系”中有个词叫“理事一味”,它和“知行合一”不同,知行合一是将知与行合二为一‘“理事一味”指的是你明白的道理和做的事情是一个东西,也就是说,你的行为便代表了你的智慧,你智慧的外显就是你的行为,你的智慧和行为已经达成一味,这时,你就进入了一味瑜伽的境界,智慧已经生起妙用了。】

【在传统的说法中,一味瑜伽属于大手印瑜伽,大手印瑜伽中除了一味瑜伽,还有专一瑜伽、离戏瑜伽和无修瑜伽。大手印瑜伽的顺序是:先修专一瑜伽,完成后修离戏瑜伽,离戏瑜伽也达到了,就进入一味瑜伽,一味瑜伽修到一定程度,就实现了无修瑜伽。其中,专一瑜伽是修专注力,能安住,不被世界诱惑;离戏瑜伽是明白眼前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值得执著;一味瑜伽是做事和修行变成同一个东西,无分彼此;无修瑜伽是一味瑜伽达到一定程度,再也不用着意地安住明空,做事不离明空,明空却能做事,它已经成了你的生命本能,就像心跳和呼吸一样。】

【无修瑜伽就是这样,修到这个境界,智慧就成了你的生命程序,这时就是佛教所认为的“成就”,而且是大成就,因为你没有了名相,又能不离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