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打坐

了解打坐(六十一)我独闷闷

2020-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悦渐
未孩
太上曰: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未兆:没有兆头。丝毫不被影响的样子。

儡(lei)颓废懒散的样子。

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容量)

飂(liao)兮:高空的风;飘。(高度)

遗:缺失,遗失


本章的经文读来,首先文字非常优美有韵味,叫人不由想要反复吟诵。这其中有很多段落也是一些千古名句的根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众人”与“我”的对比,描摹了修道人的一些特质。读了本章,你才会喟然感叹,原来修行追求往往与世俗追求截然相反啊,我想这也会唤醒我们内心的觉性,审视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小段一小段来看。最先让我有感触的是一句“荒兮,其未央哉!”老子说,圣凡有多大不同呢?就像别人对待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恭敬是从,有时候可能漫不经心,态度极差,这又有多大不同呢?听他说话的内容就好了。可人是一个情绪和感受的动物,会忽视本质而纠缠于细节,因此产生了很多的分别。甚至说,善与恶都不是那么绝对的,这之间夹杂着很深的因果,从多维的时间和空间去看,实在也是难分善恶的。一切都是不一定不绝对的,只是我们的眼光被限定了所以搞出来很多的人之所畏。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毕竟身在江湖,人在屋檐不得不低头,必须要遵循一套规则,所以不可不畏。不过反之若是真畏惧了,那又算什么修行人呢。所以,悟道者之心常常不是他所呈现在外的那样。哎!这”不可不畏”的戏码就是“未央”啊!

一般人,一天到晚忙忙叨叨,热热闹闹的忙碌着,在他们眼里这样的生活状态似是一种享受,老子用了两个比喻,“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上班下班,吃吃喝喝,聊聊八卦,疯狂购物,不断消费,然后各种攀比,哪怕是学习心都是浮躁的。其实世界并不浮躁,但人心惶惶,人心便渐渐浮躁不安了。

修行人看到这一切,但他不会说什么你们不对不好,我这样才高人一等。大家各走各路,各自承担相应的后果,谁也不影响谁,真的是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他不会被“众人”所影响,他就是专心走自己的路,淡然淡泊而无所畏惧。你天天大鱼大肉玉盘珍馐,与我无关。你有一百套房子和衣服,也与我无关。你获得了诺贝尔奖,才华斐然仍然与我无关。所有的这些物欲、身外之物在修行人眼里都是“泊”兮。

那他在意什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他看起来混混沌沌,就像婴儿一样无知无欲。他懒懒散散的,又像无家可归的浪子。大家都是在拼命积累财富,积累学识,不停在攒,越攒越多,最后变成多余。而修行人不停地在放下,在丢掉,和多余比起来好像是不足的样子。呵呵!到底谁才是那个匮乏的人呢?

一般人都显得聪明伶俐,而修行人却显得很糊涂。一般人都明察秋毫,生怕自己有什么不知道的,而修行人表面却是很愚笨无知的样子。但事实,他们的容量如大海一般,任波浪似的外缘肆意摇动,仍能保有平静。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高空清透的风,没有什么能阻挡其内心的自在自由。

见山是水,见水是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是山水的过程,这样才不是真的昏,真的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大家都是很有用的样子,都希望自己很有用。只有修道人,甘于愚钝和鄙陋。这样的追求似乎与众不同,那么这是为何呢?最后点题,只因“贵食母。”

还是要做一个说明,老子从来不否认我们要学习,要上进努力,但是他也直接了当的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一定要知道你我本性中拥有的那个“未孩”,这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否则,“不能食母”回归真实的自我,那即便累积再多的身外之物,仍然会是空过一生。最怕就是,连积累都积不下,又坏了心性,那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