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一种人生态度——读《活着》
我们在世上虽是不同的个体,但都沿着一条相同的轨迹行走——从起点到终点。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平淡简单,既算不上跌宕起伏,也没有那么多荡气回肠。实实在在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这些都是幸福的。
然而当一个人多灾多难时,幸福在哪里?
余华的小说《活着》塑造了一个命运多舛的主角——福贵。他跨越4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四个年代,从阔少变为穷人,亲历身边8个人的死亡。小说结构以时间为中线,展开福贵艰难曲折的命运。
福贵真苦了,他的人生中生死、悲喜、苦乐总是交替出现。如同一个人每次刚伸直脖子想大口透气时,喉咙又被一只手扼住,生生把那舒畅的呼吸给掐住。
福贵想到“死”这个字是在赌钱输光家产时,那时他没想到一次次生离死别在等着他。债去楼空,福贵爹死了。福贵娘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这句话拉开福贵与命运时而抗争,时而言和的序幕。
穷日子虽苦,但好在一家团圆。只是这团圆并不长久。内战年代,福贵去县城为母亲请医生时被抓去当兵。他跟随军队流离辗转,目睹老全的死亡和春生的失踪,好歹保住性命返回家乡。大喜之余等待他的却是大悲——母亲离世,爱女耳聋。命运无常,赢走福贵身家的龙二在土改时期被枪毙了。福贵劫后余生的意外惊喜,伴随着家珍的病痛而淡去。他期盼着儿子的成长能分担生活的重压,可是儿子却因给春生的老婆输血而死。
时间和命运都不会因为任何一种变化而静止,只要人活着,它们就推着你走。
家珍的软骨病在毫无希望治愈时慢慢好起来,而福贵病倒了。春生在文革期间放弃了生,选择自杀。福贵作为想活着的人,他对命运的回应就是活着。遗憾的是,命运不让福贵顺顺利利的活着,它如疾风般接二连三的带走福贵的亲人。女儿凤霞和偏头二喜的美满婚姻带来的好日子是短暂的。凤霞产后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去世,女婿工伤而死,就连延续这个家庭生命的孙子也没有活下来。
命运对福贵如此苛刻,总是在他守得云开见月明时,浓雾即笼罩青天;而命运对他又是如此怜惜,将生命留给他。
福贵幸福吗?他一生坎坷,老来形影单只,只有老牛相伴。但他是个不一样的老人,“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福贵沒有华丽的人生目标,他对人生表现出來的是一种态度--活着!让生命本身的历程回答生命意义。
生命的历程可能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可能是从孩子变成父母,也可能是从身无片瓦到安居乐业。很多时候来不及追问人生的意义,已被命运裹挟着往前。
游走于世间的我们有欢欣,有失落,或纠结,或受挫。我们一边体验着人生,一边追寻想要的幸福。
对于命运,我们无论是主动承受,还是被动接受,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着,并前行。活着,是一种态度,它诠释人生旅程中的悲喜。
幸福很多令人喜爱的标签,我们都乐意拥有它;而困苦,我们是抗拒的,躲避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确定性。活着,并以坚定的态度活着,意味着接纳现实,舍去许多无谓的疑问,向前行。只有接纳生活中的存在,才能超越痛苦,获得内心的平和。平和就是一种幸福。
在大家殊途同归的这条路上,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它们都是路上的风景。生命的方向、价值、追求都是生命个体赋予自己的外在。对生命本身而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是一种清晰而坚定的态度,它产生力量使人坦然面对人生未知的变化,感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