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还是靠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文:宛青扬
图:网络
日更:1000/12
有人说:孤独和抑郁的关系就好像游泳和溺水。
这里的孤独是自己封闭了自己,而不是被外界屏蔽了。抑郁就来了。
《柳林风声》里的那个喜欢吹牛、炫耀、追求时髦的蛤蟆先生,看似快乐的他却抑郁了。
后来,他在好友的帮助下,去看心理医生。一步一步地走上疗愈之路。
他在心理医生苍鹭那里得到了十次咨询,这十次咨询——这条疗愈之路,他是如何走?怎么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成长了自己?
带着问题我们来读读,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所作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蛤蟆先生的第一次咨询
起初,蛤蟆先生不愿看心理医生,但他没有办法拒绝朋友们的建议,他从小到大就是如此,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他是被朋友们带进了咨询室。
他告诉苍鹭:
“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说我需要咨询。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蛤蟆不懂。
苍鹭继续说:“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该为自己的事负责,想要改变的只有自己,别人有建议和帮助。但做出选择的还是自己。
网上有一句话:与其等着他人治愈,不如自己学会疗愈。
2、苍鹭/倾听者的力量
书中有这样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咨询过程中最打动蛤蟆的一点是,他能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至于他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也得打个问号。
苍鹭全程专心地听蛤蟆说话,就好像整整一个小时里,他完全聚焦在蛤蟆身上,只专注于蛤蟆的情况,其余一概不关心。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那位小林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就虔诚地听小豆豆讲了六个多小时。
也正是心理医生苍鹭的听和针对性的询问:
你怎么想的?
你感觉怎么样!
你当时怎么做的?
让蛤蟆先生一步一步走进内心,寻找感受,寻找让自己不痛快的原因。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很缺乏这种倾听的能力,特别我们对孩子,我们会不会认为孩子口中的事,都是小屁事,不值一听。也没有听的时间。更没有带着启发性的询问了。
3、儿童的自我状态 /父母型状态
当蛤蟆一步一步走进内心世界里,察觉自己的感受形态。原来他很多时候处于:儿童的自我状态。
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儿童状态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那个当下就处于小时候的状态。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等构成了自我状态,这个状态一直延续到成年。
网上有一句名言: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以说,好的状态能够带来更好的;不好的状态,只有自我觉醒才能走出原生家庭带来“阴影”。
正因为蛤蟆先生,有一个严厉挑剔的父亲,造就了现在自卑顺从的他。他总达不到父亲的高要求。
他回忆父亲:
总是在批评我、责备我,慢慢地我也会认为,他永远都是对的,而我永远是错的。似乎这么想的话,他对我的训斥就都变得合理了。
书中的獾便是如此:从来不会倾听别人,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
这就是“父母自我状态,而且是挑剔型的父母状态”。
当我读到此处的时候,很有感触。因为孩子成了小学生之后,我不都是这样的角色吗?挑剔孩子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好。每天充满批评与指责。
受委屈的孩子也常会说:你总是说我。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我不能把孩子变成“蛤蟆先生”,总是“顺从”我的想法。不管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什么,我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让他们幸福的原生家庭。
4、苏醒/成长状态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哪个状态的时候,我们都要苏醒过来,不管处于“儿童状态”,还是“父母自我状态”,它们没有错,但我们要进入一个“成长状态”。
成长状态就是:我们更像个大人,更像当下的自己。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成熟。
进入这个状态就是,自我的洞察能力和情商都在提高。
那我们如何进入“成长状态”?
书中给了四个人生坐标:
1.我好;你也好
这是最好的状态,积极乐观的成长状态。看见自己的好,也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我好;你不好
父母型的状态,处处高高在上,一副“教育”人的面貌。
3.我不好;你好
蛤蟆先生的状态,我总是不好,你是对的。我很不幸。
4.我不好;你也不好
悲观消极的状态。
这里先说一个概念:自证预言。
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就如我们常说的:我怎么这么倒霉;我就不会和人沟通;没办法,我就是急脾气:我就会拖延磨蹭;我就是戒不了烟……
这些说的多了,后果,就如自己说的想的那样。
怎么解决?
事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必然结果。也就是拖延磨蹭就会坏事;急脾气就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告诉你吸烟对健康造成伤害,也浪费钱财的必然结果。还有戒烟好的必然结果:只要停止吸烟1小时,人体血液中的尼古丁成分会下降到1/4;停止吸烟72小时,尼古丁在人体内的反应就会完全消失!
当我们认识到“必然结果”,我们也就从无知到有知,开始了觉醒。
蛤蟆先生就开始了觉醒,他知道曾经抑郁的自己是在一个我不好,你好的状态里;獾和父亲是我好,你不好发状态。
他从当局者跳了出来成了旁观者。这就是他自我疗愈最大的突破口。
他要进入我好,你也好的状态里。从此,他开始了散步,开始了划船,管理了家产。总之,让自己忙起来,他不再郁郁不欢,而是对生活充满向往。
真正救自己的,真正做出改变的,还是自己。
5、现实中,如何做
读了这本书,我回忆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我承认父母给我造成了很大伤害,长大了也延续了我的“儿童状态”,但小时候母亲的唠叨、指责、批评又给我带来了“挑剔型的父母状态”,让我变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里的“强势者”。
我想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正如苍鹭对蛤蟆先生说的那样:原谅他们。
是的。原谅父母或者小时候“对我们指手画脚”的大人们,也是同自己的过去和解,不再钻进死胡同,牛角尖。
未来的,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怎样改变,怎样像蛤蟆先生那样进入“我好,你也好”的状态:那就是多读书,读了就多实践。
读书确实会改变人,特别会改变我们的思维认知。比如,我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懂得一些之前不知道的“概念”,间接提升了我的思维认知。
读书也是最小成本的投资自我方法。
还是那句话:与其等着他人治愈,不如学会自我疗愈。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成为孩子口中“还不错”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