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者的恋物主义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Jodie啊

早上在公司餐厅打了一份豆浆一个茶叶蛋,到办公室边剥茶叶蛋边看邮件,看邮件的顺序是客户发的 - 老板发的 – 其他人发的,一位根本拼不出名字的、不知是中东还是印度的客户的长长的邮件映入眼帘,邮件写得彬彬有礼又措辞严肃,看着邮件直接愣住,我知道又摊上大事了,剥了一半的茶叶蛋直接放到了一边。

邮件,电话,再邮件加电话,重复几轮之后,已经11点多了,而我平时日常的工作内容还没开始。稍缓缓神,才发现自己双手冰凉全身发冷,原来不知为省钱还是故障,办公室暖气停了,遂顺手扯过围巾披上,继续干活。

下午三点多,终于事情解决,整理好报告发给客户。又饿又渴,拿起那未剥完的茶叶蛋和半杯早已冰凉的半杯豆浆,想吃还是放下了。起身去打点儿热水,发现竟然不再觉得冷,原来这半天护我温暖者竟是前一段狠心买下的羊绒围巾。

下班时已经7点多,办公室周围已没有别人,晃晃悠悠地下楼,公司明亮的大厅里突然意识到还踩着高跟鞋,赶紧挺直腰板,思索着客户明天看到我刚扔出去的那封邮件会是什么反应,裹紧用约30%月薪买的大衣,爱咋咋地吧,任何事情都会有它的解决办法,总不致于走入绝境。

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现象,忙碌、焦虑的日子里,一条围巾、一双高跟鞋、一件大衣竟然给了我莫大的心理安慰。

我自认不是恋物的人,因住的房子不大,零零碎碎也填满了整个家,接触到“断舍离”理论、学了“怦然心动的整理法”后,也是时常扔掉一些衣物零碎,那些不再喜欢的衣服、不会再看的书、肯定用不完的空白手帐本,统统没有不舍。

扔扔扔的同时,也没停止过买买买。物品之所以需要被断舍离,是因为这个物不再有用、不再令人心动,而不停买,是因为有所需、有所喜。

在为买买买找理由时,想起两个小故事。

22岁时认识了一位30岁的姐姐,是这位姐姐教我若坚持留在小公司,就要努力做一个“万金油”。我细细欣赏着姐姐手上大大的红宝石戒指,她告诉我30岁了,需要戴个能撑门面的东西。我还暗想这姐姐“真虚荣”。

23岁时,一位我不喜欢的三十五六岁的人向我念叨冬天只穿纯羊绒,当时只知羊绒贵但也并不知道有多贵的我心里想的是,“长得不漂亮的老女人可不就得靠质感”。

年少无知啊无知,二十岁出头时的我是最自信最张扬的两年,总想着还有个远大的未来,那些总在强调物品的人怎能入得了我的法眼。

“被打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年少轻狂的日子不多,随着收入慢慢提升些,对物的需求也在随着年龄在增长,也慢慢深知纯素颜就好看的人儿太少,裹片麻袋也好看的美女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美人儿只存在于《百年孤独》里。

我们说着自信的人最美,但很多姑娘跑马拉松时眼线假睫毛也一个不少,穿着淘宝爆款走在人群中也很难不自觉矮人一截,坐飞机也是穿着稍显高级看起来比较尊贵的人被升舱的机会更多,这就是物的作用。

每周给家里添束花,家里会立刻温馨起来;买一个很贵又很喜欢的杯子,每次喝水都会开心;买一支好的钢笔,就会喜欢上写字,此亦是物的作用。

难过的日子里,很想大哭,但一想我刚敷完面膜,擦了死贵的眼霜,真丝枕套打湿了也很难打理,于是忘记了要哭,安然睡着。此乃物的最大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