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爱  求知

2024-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方小相

因为“共青团”也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年龄标准是14-28岁。当然,如果我们取个整数,以30岁作为青年的上限

我们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原创 胡弋  糖松Forest

2024年11月13日

我们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原创 胡弋  糖松Forest

2024年11月13日 07:43 云南 听全

青春

我第一次对青春有深刻的感受,是在毕业八年后。没错,这种感受来得真是后知后觉。

一路走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年轻,仿佛脾气秉性和精神面貌都停留在二十多岁。年龄似乎对我没有太多限制,从未因为觉得“上了年纪”而放弃尝试新事物,给自己诸多限制……

所以总以为自己还是青年人,直到——

那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下午,对着电脑工作了一整天后,顶着厚黑眼圈和乱蓬蓬的头发,穿着一件灰不隆咚的大衣走出去吃饭。经过一所航空学校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清朗的笑声,十几位少男少女从我身边跑过,即使穿着暗色制服,也掩盖不住她们的生机和活力。临近黄昏,一闪而过的稚嫩脸庞像暗黑池塘中的白花般耀眼。

突然之间,我就被这气息吞没了。

仿佛从阴暗潮湿的地底钻出的老鼠,迎面撞上正午的阳光。整个人呆在原地,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青春扑面而来的感觉,以及理解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中,中年人或老年人对“青春”的执念。

人在拥有青春时,往往不会意识到它的美,只有在多年后,无法重拾的惆怅才会在心底慢慢升起。

与青春相似,爱也是有滞后性的,人不一定能同时拥有爱和对爱的珍惜。

在被给予的当下,无法被完全感知,你可能会在多年后的某个瞬间,才恍然意识到父母、爱人或某个朋友对你的一个举动,里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爱经常以一种细微的、未曾言说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

看过金爱烂的小说《你的夏天还好吗》,对第一个故事的结尾印象很深,女主人公想起“故乡的炳万”,那些小事唤回了她的记忆,“突然,滚烫的热流涌向喉咙。那种突然起来的感情像沙漠里遇到的暴雨。我想到因为我活着,或者在我活着的时候,有人很痛。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某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因为我而剧烈痛苦。”“这么简单的事情,以前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

爱,没有在彼刻言说,却在此刻的身体里让人发酸。

不过这种滞后性虽带有遗憾,却也拥有独特的生命力。

没有任何残缺,美怎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呢?

求知

知识或认知的滞后性也是同样的。

我们对某些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消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才能转化为我们真正有用的智慧和洞见。

海明威曾写道,离开巴黎后,他才能真正写巴黎,就像在巴黎时,他只能写密歇根。看,名人也一样,感官的体验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意识的筛选,才能提炼出真正的理解。

正如《写出我心》的作者塔莉·戈德堡类比的有趣概念:堆肥。

“我们的身体是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

“不过,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时日。不断挖掘你生命里的有机细节,直到有些细节从杂乱无章的思维垃圾堆里筛下来,落到坚实的黑土上。”

《最小阻力之路》里,教钢琴的波多老师也提出了相同的理解,“如果想要把你现阶段的东西予以同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着进行下一阶段,即便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当你进行下一阶段时,你就有办法把前后两个阶段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效果会超乎你的想象。”

知识和信息在我们的头脑和意识里不是线性的序列,它们是流动的、连续的,每一个知识的加工都包含了过去的时刻,也为未来的形态做准备,悟得往往是长久积累后一瞬间的事。

FIN

对没错。关于如死亡、孤独、自由等人生的其他核心命题,对生命中这些重要事物的理解,常常也是在时间的推移中才逐渐显现。

也许正是这种滞后产生了创造力和生命的张力。让我们得以在青春消逝后理解青春,在爱离去后感悟爱,在知识沉淀后掌握智慧。

也许有人会问,那这种推迟的遗憾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