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白加黑

近日工作有点忙,连续几天都在加班,中午不休息,在单位食堂里随便吃点东西,补充给养,便一头扎进实验室继续干活。
午间的实验室里安安静静的,只有我们项目团队的几个人,眼睛盯着实验桌上的电脑,手里的鼠标在垫子上前后左右平挪,显示屏上的代码随即上窜下移,脑袋埋没在眼前架起来的高低错落的各种仪器设备之中,时而抬起,时而落下,样机产品上面的各色指示灯呼啦呼啦地闪烁,红的,黄的,绿的,交相呼应,各自表征着各自的工作状态。
两点一过,这里也热闹了起来,按部就班工作的人们休息之后又回来了,有的似乎还有点没睡醒的样子,更多的人则是短暂的歇息让精气神还是好了很多。
晚饭,我们要了食堂的饺子,装盒带走,继续在实验室里安营扎寨。
渐渐地,外边的夜幕已经降临,远处的居民楼里窗户的灯光一家一家地点亮了起来,各自的主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想必正在厨房里煎炸炒烹,享受温馨的日常生活。
实验室里的灯光白的耀眼,仪器设备在默默地运转,发出微弱的滋滋的声音,这里正在加班的主人,有的拿着表笔低着头弯着腰在样机上测试参数,有的噼噼啪啪敲打着键盘,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的声音,不停地修改着程序,下载编译运行,往往复复,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理想想变成现实,现实又有着它不容挑战的约束。
开发的这些产品样机摆在眼前,我们看着它们由脑子里的构想,先是变成白底黑字的报告,进而成了一张张图纸和成千上万行的代码,如今是摆在了自己眼前有形有头脑的实物,它是软硬结合的有着特定功能的载体,是理想的化身,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呱呱坠地的婴儿。
它看起来,冷冰冰的,不会说话,只是一个物的存在而已。可在我们看来,它是有灵魂的,有温度的,是听得懂人话的,是能和我们进行心灵对话的。
有时,它特别听话,你想让它干啥,它就乖乖地听命于你,服从你的安排,有时,它脾气来了,性格怪异,逆反心理极强,你让它往东,它偏要向西,抓住你一点点的失误,肆意扩大它的不良影响,似乎让你明白,你的想法可以新奇,但不能漫无边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经过几个回合的互摸脾气,你的设计经过优化调整,趋于成熟,心中的它逐步也顺从了你的想法,因为你考虑了它给你的反馈,它明白了你的心,而你也懂了它的意。这个时候,看着它按照你的设计,做着特定的动作,实现着特定的功能,心里的高兴劲不亚于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你和它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无形的联接。
十一点多了,该回家了,团队里那个年轻的母亲有个可爱的孩子,每天晚上都是在等她回家,却总是等的实在撑不住了一个人独自睡去,那个帅气的小伙新婚燕尔却总是不能腾出多一点的时间陪伴他的新娘,让她独守空房……。
这种日常生活,不是朝九晚五,是白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