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谨候气宜,无失
(原文)
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解读)
“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黄帝道:岁是怎样主气的呢?岐伯说:厥阴在司天就为风化,在泉就为酸化,在司岁运就为苍化,在间气就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阴在司天就为热化,在泉就为苦化,它不司岁运之化,在居气就为灼化;太阴在司天就为湿化,在泉就为甘化,在司岁运就为黅化,在间气就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少阳在司天就为火化,在泉就为苦化,在司岁运就为丹化,在间气就为明化;阳明在司天就为燥化,在泉就为辛化,在司岁运就为素化,在间气就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太阳在司天就为寒化,在泉就为咸化,在司岁运就为玄化,在间气就为藏化。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所以治病的医生,必须明白六气的不同气化作用以及五味五色所产生的变化作用和五脏的喜恶,然后才能说对气化的盈虚和疾病的发生有了头绪。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黄帝道:厥阴在泉而从酸化,我已经明白了,那么风行之化又怎样呢?
“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岐伯说:风气行于地,这是本于地之气而为风化,其他五气也是这样。因为本属于天的,是天之气,本属于地的,是地之气,天地之气相合,就有了六节之气的划分,于是万物就能化生。
“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所以说:要特别注意观察气候的变化,别错过病情的变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学习了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