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you don't observe
我没想过在开始写作打卡的第三天就开始费劲脑经想主题。
微缩版的三天就像我们学习的过程:第一天,被生活的某一个片段点燃兴趣,然后洋洋洒洒一篇长文;第二天,因为要把这个偶然行动变成习惯而赞叹自己的好想法,顺便计划一下做完这件事情要怎样犒劳自己,至于这件事本身嘛,幸亏底子厚可以用来挡一挡;第三天,发现自己制造了一个新的牢笼给自己,又不满,想着“任何人为的规定都是限制自由”,越做越觉得自己在逼自己,但自己的人生格言就是“没有人可以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以及“我是个特别清楚自己好恶且非常有原则不愿意逼自己的人”云云。
很多计划就这样不了了之。包括我去年跟风的一年100本书+100部电影,在打卡不到20的时候就觉得这件事已经沦为形式——迫不及待的要把书翻完,太看重速度反而不会停下来想想这本书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示,最后这本书的全部记忆只是拍了张封面发了说说。
有人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以这是我要感谢心理学的第一点——冲着考证去听的速成班,却是背着背着不知不觉就给自己的心智系统来了个更新换代——不再不假思索过每一天。可能我考完试一个月之内就会忘记(事实上已经忘得差不多)普通心理学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变态心理学数十种精神障碍的特征表现……但唯独有一点,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而不是把所有呈现在眼前的当作理所当然。
夏洛克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You do see, you just don't observe”,搭配那个傲娇的眼神简直charming>o<
至于说一项计划的实行,限制是肯定会有的;毕竟想要做一件事需要的是不充足的时间——此所谓紧迫感——就像帮主演讲中的第三个故事提到的那样: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活。
我经常问自己,你现在与一年前的自己有什么差别?或者说两天同时呈现在你面前,你能分清哪个是去年、哪个是今年吗?——这个问题也是我从前年年底开始出走以找寻答案的初衷;而直到今天,我可以坦然地回答:我可以做到。
玛雅课程点破了我隐隐约约明白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因为你调整了自己的时间频率,让时间不再是金钱,而是艺术。四次元的时间不该被束缚在从过去到未来的一维线性上,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就像DNA的结构)的Penrose Steps(盗梦空间中用来掩饰边界,是否也可以让我们对外掩饰好自己的成长?毕竟成长意味着更多的敌对势力与更大的阻力)
当你做一件事,20%的时候师父会发现(当然如果有的话;也可以说是中学老师,他们那时候对我们真是倾注了太多关怀,所以能看到我们非常细微的改变和进步),50%的时候自己能察觉(坚持到这里,就像看到了沿途星星点点的印记,自己就会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且已经走在对的路上),80%的时候可能好友会发现(是严格的Sherlock的词典中定义的“Friend”),100%做完的时候别人会看到并对此做出反应,而就我个人的经验,直到200%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显然认可不是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
要不说“挺住,就是一切”呢?!
ps 写的忒混乱都不敢往首页投稿……
再ps 很多事情做的人多了就容易形成一种运动,而随着参与者的增加也会逐渐丧失原有的情怀。在新浪微博带上话题很容易,但是否沦为一种形式……一切成长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没有任何便宜可占,只有靠自己——不要因为走了太远而忘记最初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