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

区块链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打砂纸

2008 年, 一 位 化 名 为“ 中 本 聪 ”(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在密码学邮件组发表了一篇关于“比特币”的论文 ;隔年,基于该论文的比特币正式面世①。近十年来,由于比特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入到比特币背后的核心技术——区块链上,并意识到这项技术所拥有的巨大潜力。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份去中心、去信任、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共享账本(Distributed Shared Ledger)。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Facebook5000万用户数据被泄露,用户的隐私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侵害。

理论上攻击者只有掌握了超过整个系统 50%的算力才能攻破区块链系统。然而共识协议付出了消耗海量算力和资源的代价,近几年中,全球用于比特币“挖矿”消耗的年用电量达到每年总电量的 0.13%。每个完整节点都必须存储所有事务以在区块链上验证这些事务的合法性。此外,由于块大小的限制和用于生成新块的时间间隔,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 7 个事务,这不能满足实时处理数百万个事务的要求。

人们把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在区块链 1.0 模式下,主要用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用途较为单一。在区块链 2.0模式之下,主要涉及金融领域的革新,例如债券发行、证券发放等,功能进一步丰富。到了区块链3.0 模式,区块链被用到更广的领域,被作为“万物互联”的底层协议,例如医疗、政府治理、经济等领域④。智能合约是支持区块链从 1.0 模式跳跃到 2.0 和 3.0 模式的关键技术。智能合约是一段用程序语言编写的代码。当外部条件满足时,智能合约被自动触发执行,无需人工干预。比如,可以编

写一个支持物品分享的智能合约,当用户借用物品并且归还之后,能够根据用户使用时间生成费用并且进行结算。智能合约无需经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可以在参与方之间直接执行。使用智能合约之后可以预先将规章制度、契约转化成代码,并向区块链的参与者公开,并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契约能够透明地运行。

(一)区块链即服务

(二)驱动下一代人工智能

智能社会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与个体智能相比,群体智能更加侧重于社会性,要求各个主体之间实行有机协作,因此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平等地共享信息、安全地传输信息以及可靠地保障隐私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支持跨组织机构之间的协作区块链解决单个组织内部的信任问题,但是有些任务需要在多个组织之间紧密协作,而不仅仅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例如,社会上有很多公益基金会,接受公众捐赠,然后发放给受捐者。为了确保捐赠操作的透明性,各基金会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例如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多家基金会同时介入。当各基金会自身以区块链来管理捐赠事务时,受捐者可协调多个基金会的资源,以提升应对效率,这就涉及跨组织机构之间的高效协作。跨链技术是实现区块链互联互通、提升可扩展 性的重要手段。但缺乏跨链技术时,使用区块链技术将在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分别维护不同的区块链。特别是许可链对于节点的加入与否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导致各个区块链之间相互隔绝,无法达成数据流通。

(一)“互联网 +”教育

当前我国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深耕厚植且成就突出。截至 2019 年 4 月,我国上线慕课数为 1.25 万门,学习人数多达 2 亿多人次,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③。但是,互联网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短板 :教育信息技术的相对滞后、学习平台的有限性、一流师资与课程的稀缺性以及优质在线学习场景的匮乏。在线学习的动态性、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者需要接入多重平台并灵活切换,智慧教育也有适时追踪学习者的大数据信息而及时提供个 性化的学习方案与教育资源,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为全部学习者提供质量一流、技术便捷、课程丰富而应用广泛的学习路径,这显然是应该建立在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中。知识确权是推动智慧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数字教育资源有着程度不一的交换价值,只有充分承认与有效保障该类资源的知识产权才能保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励更多的资本投入以及完善尊师重教的社会习俗,进而推动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块链为数字教育的知识确权提供了一流且高效的技术支撑,它将所有的资源都记录在区块链上,并且按照时间顺序串接起来,可以根据在链上的时间顺序进行确权。同时,由于有智能合约的存在,交易就变得自动化和程序化。

(二)政府治理现代化

政府治理实质上是以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式工作。治理过程是双向协作,需要从不同治理主体发回信息,然后作出科学决策,再次反馈到治理对象,在此过程中如何从多元途径汇聚可信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代政治治理的复杂性使得要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就必须汇聚海量的、可信的优质数据,这显然不能为传统的人工方式所担负,而区块链则能为其提供一流的技术保障。在区块链技术服务下,政治治理的所有施政行为都能完整地记录在区块链之中,而且基本不能修改,这既对施政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利于事中监管与事后追责,可以非常清楚地界定所有事情的责任和演化过程。例如,在民政扶贫领域,需要根据扶贫对象的经济情况来确定款项如何发放,而扶贫对象的经济情况通常散布在不同的领域之中,例如税收、零售、房产等。如果利用区块链将不同的数据整合起来,则能够提高扶贫款发放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其次,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廉政风险防控。为了逃避监管,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通常会对档案记录进行修改篡改,但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之下的记录 是无法修改的,这实际发挥了事前威慑、事中监管与事后问责的长效机制。

(三)分布式商业活动

在多方参与而又缺乏互信的商业环境之中开展分布式商业活动时,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原本信用匮乏或信用度较低的商业场景中建构可信的多边商业信任机制。以人们非常熟悉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为例,其将客户、商家、物流公司、银行四方处于一个分布式环境中。从客户方看,客户首先提交订单,然后通过网上银行向商家支付货款,最后从物流公司处收货 ;从商家方看,首先接受订单,然后通过物流公司发货,最后通过银行收款 ;从银行方看,首先执行从客户收款,然后向商家付款 ;从物流公司方看,首选需要从商家收货,然后收取物流款,最后向客户发货。在整个交易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记录相关的操作和信息。假设各方之间并不存在完全信任关系,最终以哪一方记录的数据为确认的信息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的方法是这四方相信一个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将其作为公正的第三方进行统一记录各种账目信息,所有对于交易信息的查询操作全部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处理,物流公司和银行的部分数据也以接入的方式添加至交易服务平台。传统的集中式记账方式与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的交易信息存储在单一的记账方,这是一种集中式存储模式,即交易数据存储在唯一的某业务参与方并由其负责管理。如果两相比较则可发现,集中式记账方式已不足以应付高频且快速的现代商业活动,必然产生系列问题 :记账方为了保证可靠性需要存储数据的多个副本,从而造成数据存储的性能瓶颈 ;交易数据可能被记账方篡改且无法验证,因此各参与方需要完全信任记账方 ;记账方受到攻击后数据难以恢复。因此,为了克服传统集中式记账方式的效率低、可信性差、易受攻击等弊端,引入区块链技术势在必行。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巨大危害。2003 年暴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疫情让国人记忆犹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截至 2003 年 5 月 5 日,全球 SARS 和疑似 SARS 患者累计为 6583 人,而中国占了一大半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影响的范围更超以往,截至 2020 年 3 月 6 日 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0651 例,累计死亡病例 3070 例。在惨痛的损失面前,人们需要认真反思总结在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未来有所启示。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区块链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慈善捐赠事项公开透明,增强公众信心。疫情暴发之后,全国各地踊跃捐款捐物,短时间内汇集到湖北省和武汉市。但是在物资接收和发放过程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透明现象,引发公众质疑。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接收和发放日志,就能够有效避免公众的质疑。其次,区块链可用于物品追溯。在联防联治的紧急关头,医疗物资(特别是口罩)非常紧缺,有热心人士不远万里从国外抢购相关医疗物资支援国内抗疫一线。但是,仍有少数不法商家兜售假冒口罩等医疗物资,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区块链技术 可以用于物品追溯,记录每单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从而防止假冒商品的流通。最后,区块链有助于治理过程透明化。疫情暴发后,公众的直接疑问在于是否存在瞒报缓报导致疫情大范围蔓延。不可否认,对于疫情的准确判断需要时间,但如果所有信息均建立在区块链上,有助于消解公众的疑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