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才能更高效?
都说处女座有强迫症,凡事追求完美,就算是读一本书,也要强迫自己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其实岂止是处女座,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倾向。这样读书,尤其是读工具书,让人提不起兴致,不但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经常性地读完一本书不知它的重点在哪里。
《高效能阅读》用极其简练而周到的语言,娓娓道出如何高效地读书。作者原尻(音kao)淳一 自称劣等生,小时候很讨厌读书,后来遇见自己的读书导师,慢慢地爱上读书。他通读了100多册关于如何读书的书籍,把自己经过实证后认为有效的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然后归纳为《高效能阅读》的89条清晰条理的读书技巧。
这些技巧划分为七大模块,从初级到高级阶梯式递进,讲解了从不善于读书到爱上读书、懂得读书的实用方法。
原尻淳一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何人们不喜爱读书,从阅读的动机讲起,改变人们对阅读的误解,从而爱上读书,并且给出如何维持读书兴致的具体方式。然后详尽地讲述在阅读中最为重要的阅读方法。最后从阅读延申至如何利用网络与各种工具,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数据库。
1
在前言里,《高效能阅读》就立刻从逻辑思维上扩大了读书的格局。明确只有进行 “注重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 才会让人有持续的兴趣读书。 有了清晰的目标,阅读起来才会快,才会高效。当形成了这一种思维习惯,不单只是阅读,甚至人生也会因此逐渐上升层次。
书中提到的“游牧读书”非常有趣。经过亲身体验,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我一直都喜欢去麦当劳读书。很神奇地发现,在喧闹的西洋快餐店,我读书居然比在安静的图书馆和家里都更加专注与快速。
点一杯咖啡放在旁边,我的注意力几乎全程都集中在书本上面。离开的时候,咖啡其实也喝得不多,感觉就是为了租用麦当劳的座位而买。
在外间没有触手可及的零食和电脑,没有冰箱和洗手间,唯独剩下我和书本。而周遭的喧哗不但没有影响我阅读书籍,反而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感到愉悦,因此读起书来就更快了。
这种感觉很奇妙,但真的发生了。
“书脉”的概念也在《高效能阅读》中出现。关于如何整理书架,我之前的书籍摆放,没有像作者原尻淳一那样科学地思考过,只是简单分类放在不同的架层。看了作者原尻淳一的做法,我才恍然大悟。按照他的方法,就算是再多的书,也可以很容易找出一本指定的书。
2
关于如何进行速读,《高效能阅读》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明确提出“速度的灵魂便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觉和创意”。
简单来说,就是先从目录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要先看的大致内容,确定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并且对内容有个预设,然后快速浏览阅读正文,直至看到出现关键词后,就放慢阅读速读,并仔细阅读关键词前后的信息,捕捉更加详细的内容解说。
原尻淳一还由此延申出一个可以应用到任何领域的道理: “知识会从点变成线,再由线变成面,继而从面变成立体,不经意间,已成为你自己的‘成功因果律’。”
《高效能阅读》提出了几对关系密切的概念:“垂直型阅读”与“水平型阅读”;“专才”与“通才”;“思考的主场”与"思考的客场"。书中厘清了这几对概念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它们所耗用的资金和时间都作了明确的科学建议。
读者由此对自己的读书目的与规划都顿时立体起来。尤其是“思考的主场”,就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客场的概念和想法,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场思维进行分析,融汇,内化。
本书的周到之处还体现在提出了一个阅读者应该从什么角度出发的问题,作者原尻淳一认为,把自己作为“教学者”的角色,比把自己作为“求学者”的角色,阅读的效率完全不同。
对比过往读书经验,深有同感。如果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遇到难以打通的地方,很容易会放弃深入研究,不求甚解。但如果需要向他人诠释一种知识,那么阅读时候的思考深度就非常不一样了。因为作为教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对接受者的理解负责任的。因此,当抱着这种为了教学而学的心态,阅读就更为细致。
上述只是讲了《高效能阅读》其中几个方面,作者原尻淳一在书中共列出89个读书技巧。里面还有其它许多实用的指导,包括各种工具与网站的使用。他相当用心地从自己实践出发,总结出经典的思维和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经验,进而整理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这也是读书最重要的一环。正如书中提到的,“多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在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