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学道学佛想要有成就,没有厌离心是绝对不可能的!

学道学佛想要有成就,没有厌离心是绝对不可能的!
注意哦!厌离心很难,学佛的人第一步先问自己有没有发出厌离心。
老实说,我们大家学佛,对这个世界并不讨厌,更不想离开,对一切留恋得很,一点都不讨厌;大概只有跟别人吵架的时候才有点讨厌,其他时候都不讨厌,更不想离开。我也有朋友跟我讲过,为什么要求解脱嘛?你看这个世界多好、多美丽!热了有冷气,再不然有电风扇,有扬州菜、湖南菜、广东菜……这个世界有哪样不好?难怪释迦牟尼佛要到这个世界来。
学佛的人要检查自己对所处的欲界有没有产生厌离心,否则修不上路,必须有一度真正生起厌离心,那你用功便一日千里,就上去了,这是一定的事。普通人学佛在何时发生厌离心呢?年轻人爱情受了挫折,或在家里吵了架,做生意失败,灰心到极点,跑到庙里去拜一拜,很想在佛前痛哭一场。那不叫厌离心,那是受了打击而产生的灰心,那是在槁木死灰中,“空花哪得兼求果”,冷灰里没有热气,生不出东西来的,那不是厌离心。所谓厌离,硬是厌离这个世界,厌离这个红尘。
《药师经的济世观》

要想达到大圆满的成就,必须修一种前行。第一个前行是在修这个法门之前,先要真正发起厌离心,想出离跳出这个无常的世界,无常的生命。像我们大家都号称学佛,可是对这个世界还留恋得很呢!样样可爱,没有哪样不可爱的,只不过受到一点打击的时候,偶然觉得灰心一下而已。灰心并不是厌离,真要一切丢下专修做不到,这就是因为厌离心根本没有发起来。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大家学佛修法,不是为厌离心而学,我们是为贪着心而学。世间一切都要,不过呢,更想拥有世间一切以外的成佛而已。这是贪心,和厌离心根本相违背,这是我们自己要检查、要反省的。如果要修这个法,不发厌离心可不可以?严格地讲绝对不可以。但是方便地说,对一般世俗的人,或者初学的人一定说可以。六祖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那是教育上所谓的循循善诱,是诱导的方法而已,不是真实的,先诱骗你入门再说。
严格地讲,学道学佛想要有成就,没有厌离心绝对不会有成就,不可能的。我们依照常理来说,一个人这边也想抓住,那边也想抓住,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也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可能的。你看这些当皇帝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等,到老了,那真是英雄到老皆畏死。这个时候不是厌离心,是怕死,怕无常来。你们很多人都是因为年纪大啦,没有办法做事了,才转到学佛修道的路上来找安慰,那不叫厌离心!没有人发起厌离心,厌离心硬是想要跳出这个世界。
出家的人是不是都有厌离心?不见得!真的有厌离心的只是少数,难啊!大部分人出家是一种感情化的,不是理性的对宗教的信仰,而是对出家的生活有兴趣等等之类。厌离是对自己这个身体都厌离,都觉得是不净的,这个是欲界的事,发起了这样的心,才能够谈修道。所以厌离心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朋友们,包括在家、出家,究竟有没有这个心,个人自己去痛切地反省吧。我们应该相信佛的话,相信前辈圣人的话,他和我们没有利害关系,用不着打妄语。他叮咛我们修行第一个前行,先要领悟无常,厌离心真正发起以后,才能够“遣此生贪着底”,才把这一生贪恋世间,贪恋一切的这个贪恋的根本,排遣开来。
不要认为每天跑到这里来打坐一次,就是发起厌离心修道,没有这个事,这是找休息、享受的地方。在家里打坐也是一样的心理,这不是厌离心。所以严格讲,学佛法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因为厌离心都没有发起。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及出离想地”,出离世间的心没有发起来,是无法谈学佛修道的,不管在家、出家,厌离心没有发,学佛谈不上。你们在座很多居士,说自己是学佛的,你们哪里发过厌离心呢?对世间还喜欢得很呢!儿子管了,还要管孙子,孙子管了,还有曾孙子。发烦时说“我再也不管了”,气消了,又管起来了。前两天有一个朋友,以前曾告诉我,儿女成家了,他再也不管了,现在还拼命管孙子。我就说他,他就说:“不管了,绝不管。”我说你不要吹牛了,孙子长大再娶个太太,生了曾孙子,一样抱的。我已经见了他家四代了,他还是要再管下去。
没有发起出离心,学佛都是空谈。今天讲的是真话,所以平常我对你们马虎,你们说自己是学佛的,我虽然赞叹,其实你们出离心的影子都没有,你们对世间还喜欢得很呢!所以禅宗祖师骂人“汝心正闹在”,你们心里头还热闹得很呢!你们还来学佛,学个什么佛?你们在世间得意自喜,自认为还“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地搞着,不晓得“前途有量,后患无穷”。所以在种性里包括出离心,出离心真发了,才可以谈学佛。学佛第一步先发出离心,离一切妄想,全放下,这样才够得上是学声闻道。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