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投资理财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业余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4人  黑熊爱折腾

黑熊/文

01

在真实的投资世界中,投资者最害怕的是什么?

自古以来,投资者最害怕的是四个字——不确定性。

嗯,从小以来,我们基本上全部的成长环境都在向着一个所谓的“确定性”而进发。

数学的三角函数的解是什么?

物理的力是多少牛?

大学要上哪个城市?

女朋友要身高多少?三围多少?

我们的内心都永远倾向去寻找一个“确定性”的东西。以方便我们去努力。

然而,这种“确定性”的寻找倾向,如果你运用在投资市场中。是极其容易犯错的。

犯错,并不是因为寻求“确定性“本身,而是过度追求十足的确定性。

这个怎么说?

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过度指标化。

 

这个是业余投资者,最最容易犯的错误。

之前没事的时候,我老是喜欢闲逛财经论坛和新闻评论,以及一些传说中财经大V的访谈留言。

我发现,这些论坛、评论、留言中。

提问频率最多的就是——股票估值的问题。

例如:

这个公司的价值是多少钱啦?

你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结果的呢?

你用了哪些财务指标呢?

哪个指标最适合这家公司呢?

你在哪得到这些数据资料的呢?

等等…

每当我看见这样的提问者的时候,都回去他的主页去看看。(仅仅是出于好奇)

看看他们的投资成绩如何。

在好奇的闲逛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例如,提问者想大V提问了:某某公司,应该怎么估值,需要用什么指标?

大V回答说:此公司,用PE(市盈率)来估值。

于是乎,这类提成者,就会大量的去寻找此公司的历史PE情况,然后,仔细的一一比对。

结果发现此公司的PE水平在60倍—15倍之间。

而此时的PE水平是,20倍。

你猜猜这位提问者,会买入这个公司股票嘛?(假设他原来就计划买入的话)

答案是:他很大程度上,不会买入。

特别是在股票还在下跌的趋势中时。因为,在他的“计算和分析“当中,此公司一定会到15倍的PE。到时候,再买入,价格更加划算,收益会更加丰富。

最后,他可能能买到这样的价格,也可能买不到。

我更加倾向,他买不到。

因为一个公司的历史极限值,是极少出现的。

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已经过度的追求了“确定性“。

当然,我并不是说,估值方式和财务指标不重要。我只是想说,这些所有“确定性“的、可量化的指标,永远都仅仅只是参考,且都必须要预留“容错区间”。

就拿前文的例子来说。

如果一个公司适合用PE(市盈率)进行估值。而这个公司历史PE在60—15倍之间。那么当此公司的PE水平进入25倍,就可以仔细跟踪并适时介入了。

因为一个公司的估值水平最终能低到什么水平,和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有关,也和它所在的行业估值重心有关、盈利周期有关、以及大盘整体的氛围都有关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当你难以把握所有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时,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容错的空间”。

别以为,事情总会原原本本的按照你画的剧本进行。

毕竟,你是人,不是神。

别人犯的错误,你少犯。你方可胜出。

02

最后,写下今天黑熊小报告。

今天着实是起床晚了6点25才起的床。

加上今天白天有事情,急急忙忙出去跑了6KM.

时间不允许。下次补上。

哈哈

晚安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