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关注孩子的感受其实是“看见——包容——接纳——引导”
昨天写了《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感受》,有友友私信我说:老师,如果关注孩子的感受,总是被孩子的感受牵着鼻子走,会不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变成所谓的“小霸王”、“小皇帝”?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关注”的汉语意思,一指关心重视,二指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三指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
了解了关注的意思,我们还拿二丫来说事。这次我们不说恐惧的感受,我们来说说孩子们都爱吃的糖果。前天放学,我和二丫的好朋友的妈妈不约而同都是步行来接孩子,于是就一起往回走,两个孩子则说笑打闹甚是开心。正走着,二丫朋友不知从哪里摸出一颗糖,这也是二丫的最爱呀!于是也要吃,朋友不给,二丫于是开始哭。这时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一是想吃糖吃不到,难过;二是好朋友竟然不分享,更难过!于是我蹲下来拉着她的手:你也想吃糖可是孙诗涵不给你分享你很难过?(看见她的感受)是的,妈妈知道(包容她的感受)。你想哭就哭一会吧,难受憋着不舒服的 ,你只管哭妈妈帮你擦眼泪(接纳她的感受)。其实妈妈也不愿意让你吃糖,吃糖果太多牙就容易坏掉,妈妈那么爱你,可不想让糖果伤害你的牙齿(引导)。期间二丫朋友的妈妈几次要让孩子把糖果分二丫,都被我用眼色制止了。很快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三分钟,二丫不哭了,又和好朋友一起有说有笑的往前走了。
是不是很奇怪?你让孩子尽情哭她反而不哭了?我也没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去给她买了糖果,我只是关注了她的感受而已。如果你能够关注孩子当下的感受,你即将收获的是一个不会再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连续哭很长时间的孩子。如果你忽略了他当下的感受,他只会哭得更大声来引起你的关注,哭到你不得不理他为止。记得小时候我家后面的邻居妹妹,常常不知为什么一哭半天,哭到再也哭不出来,有时哭着哭着睡着了,家人都觉得她浑、不懂事,也没人理她。现在知道,那时的邻家妹妹该是多么被忽略,内心该是多么无助!我很小就离家上学,后来妈妈家也搬离了原来的地方,偶然一次听说起这位妹妹,生活很不幸福,跳楼自杀未遂,大脑摔伤,变成了一个半憨子。唉!
是的,在小孩的认知里,我们大人觉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这些我们认为的小事引起的孩子的感受应该被我们看见,更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
但是,可怕的是你的看见被错误的反应。
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哭了,以往你说“不疼不疼”,现在你知道要看见孩子的感受,于是你说:“不哭不哭,来给你买个糖吧,买个糖就不哭了。”买个糖会很开心,不代表着摔倒了这件事情就不痛苦,但我们会经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感受。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爱玩手机?你敢确定不是他哭闹的时候你为了转移注意力拿手机来哄他,一来二去孩子离不开手机了!孩子为什么你让他做事他就给你讲条件,因为你用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其实在交换条件。你交换了孩子的某一个条件,使得孩子学会了和你谈判,使用交换的方式进行教育,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
孩子永远知道大人内心在想什么,大人的底线在哪里,有时,他只是用他的大人认为的无理取闹的方式来试探你的底线是不是会往下些,再往下些。如果这时候你的反应是坚持你的底线,同时你的态度又是温柔的,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被爱而遵守你的底线(这就是我们以往说过的“温和而坚定”原则)。而孩子,也不会变成我们认为会变成的所谓的“小霸王”、“小皇帝”。
所以,关注孩子的感受,包容、接纳,然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建立起健康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会因为这种美好的关系而拥有成人后更幸福的人生。
愚蠢家长折腾孩子,聪明家长折腾自己。关于成长,关于孩子,我们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