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傍人欲问青囊录,沧海微茫不可求”——明朝女诗人其人其诗

2023-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诗酒寒秋

      继续聊明朝女诗人。

      宋朝女诗人词人凤毛麟角,人们说起来,也就是李清照、朱淑真等寥寥几人而已。明朝,女诗人爆发式增长,其诗词水准都不低,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后那些诗人,其诗写情感温婉润泽、思切悠远,写边塞雄浑豪迈、悲壮苍凉,明代中期陆卿子的诗即如此。

      陆卿子叫陆服常,字卿子,后来人们以为陆卿子是其名。她是苏州人,书画家陆师道的女儿,后来和丈夫赵宦光隐居寒山,开辟空地,筑屋建园,很有情趣。她写了首《山居即事》,写他们夫妻隐居寒山的情景和心态,语言平白,毫不雕琢,深得孟浩然之韵:

        披榛越宿莽,

        背郭隐花蹊。

        月静妖狐泣,

        松深怪鸟啼。

        秋山云照户,

        春涧水穿堤。

        飞作千寻瀑,

        家家引灌畦。

      他们的山居远离城郭,隐于花溪深处,要披荆斩棘才能到达。山居幽静之极,夜里能听到怪鸟鸣声甚至野兽的悲泣。这里虽荒僻,但秋云映山、春水绕庐、农田灌溉,这些,在诗人眼里也是绝美的景象。

      或许是上了年岁,我更喜欢她的《秋怀》,感觉有共鸣:

      衰草离离满地愁,

      云天漠漠夕阳收。

      池塘水落芙蓉冷,

      城郭风声薜荔秋。

      画角无声悲夜月

      玉壶有恨噎更筹。

      傍人欲问青囊录,

      沧海微茫不可求。

      每临秋天,很多人就会想到光阴似箭、人生易老,古人悲秋大多如此,但此诗结尾,陆卿子说“傍人欲问青囊录,沧海微茫不可求”(有人想求长生不老之术,最终不过是浩瀚时空中渺茫不可求得的奢望罢了。青囊,本指古代医家放医书的袋子,这里借指长生不老的妙方),还是相当明白的。

      明朝中期以来,北境一直都不平静,明朝不少诗人都爱写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复兴”的印记,其中也包括一些女诗人的作品。陆卿子也写边塞诗,《塞下曲三首》悲壮苍凉,有韵味儿:

    其一

      寒雁高飞芦获秋,

      翔云不动动边悉。

      黄沙千里行人断,

      日暮消魂哭陇头。

    其二

      羌笛声悲怨未还,

      月明一夜鬓毛斑。

      闺中莫漫空相忆,

      匹马朝来又度关。

    其三

      青天如水月如霜,

      万里无云杀气凉。

      夜半征人齐堕泪,

      胡笳声断雁声长。

      陆卿子的词写得也好,录一首《忆秦娥·感旧》欣赏:

    砧声咽,

        梅花梦断纱窗月。

        纱窗月,

        半枝疏影,

        一帘凄切。

    心前旧愿难重说,

        花飞春老流莺绝。

        流莺绝,

        今宵试问,

        几人离别。

      当时人评价说,陆卿子“工于词章翰墨,流布一时,名声籍甚”(她的诗文特别好,流行一时,名声极大)。

      忠君爱国、礼义廉耻的教育,影响深远,一些女诗人也好谈古今节义,歌颂英雄、贬斥薄义轻节,周玉箫就是这样一位。她喜欢把古代妇女懿、劣之行写进诗里做褒贬,以教儆后人,比如下面这首小诗,对南宋谢太后大加讽刺:

        令德三朝母,

        遐龄七十周。

        何如秦吉了,

        生死在南州。

      诗的前两句说,谢太后从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被三朝皇帝所尊,其德望极高。她活了70余岁,又享高寿。第三句话锋一转,讽刺谢太后投降敌人,不能死难,连“秦吉了”都不如。

      秦吉了,又称吉了,与八哥相似,是一种观赏鸟,可学人语,一些诗文都赞扬它有气节。比如宋朝林景熙有诗咏秦吉了:

        尔禽畜於人,

        性巧作人语。

        家贫售千金,

        宁死不离主。

      时文说:秦吉了遇北客买之。鸟云:“我南鸟,不愿北去。”遂以头触笼,堕池溺死。

      谢太后即谢道清,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我)人,宋理宗的皇后,宋度宗时被尊为皇太后,恭帝即位又被尊为太皇太后而垂帘听政。1276年蒙元大军围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率百官投降,被携北去。

影视作品里的谢太后

      周玉箫认为谢太后丧失气节,用苟且偷生换来了寿终正寝,和南宋末年坚持抗元而牺牲的英雄没法比。

      其实,之前谢道清抱着小皇帝上殿,以皇帝的名义诏令天下勤王,可响应者寥寥。临安太学生集体上书要求权臣贾似道出师御敌,贾似道被迫率领能组织起来的13万精兵赴芜湖,但丁家洲一战全军覆没。朝廷大臣离心离德,官员纷纷逃遁,让谢道清这个60多岁的老太太也无能为力。

      这首诗选自专门收录和评价明清时女子诗歌的著作《玉镜阳秋》,诗名是《谢太后》。但现在流行的版本,这首诗的标题却是《杨太后》,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南宋末年确有杨太妃(不是杨太后),她叫杨巨良,是南宋度宗的嫔妃、宋瑞宗的生母。元军占领临安后,赵昰在福州即位,即宋瑞宗,他尊生母杨巨良为杨太妃。1279年南宋崖山兵溃,丞相陆秀夫抱幼帝赵昺投海,杨太妃亦赴海死,年36。

      像《谢太后》这样的咏史诗,周玉箫写过多首,这些咏古小诗被誉为“具史笔”。再如下面这首《山杜鹃花》:

        千山绕缭杜鹃开,

        挂纸罍尊满插来。

        应是空斋兄妹血,

        年年春雨不能灰。

      这首诗以花喻人,歌颂林空斋兄妹视死如归。林空斋,名仝,号空斋,南宋末年福建福清人。元兵至福州,他响应文天祥号召,于家乡聚义兵抗元。兵败后,题诗于堂,自刎死。后来他妹妹被元军所掳,曰:“吾林太保妹也,岂受污者乎!”啮血题壁,撞死。

      周玉箫是福建闽县人,出身商人家庭,但自幼聪颖嗜书,能过目成诵。她17岁时嫁给方舆为妾,方舆虽是武将,但读书任侠,家里书很多,妻妾皆谙晓书史。

      周玉箫特别认同古今节义。方舆因向朝廷建议安抚红毛夷(骚扰中国海边的荷兰人)而触怒了长官,下狱好几年。方舆要周玉箫另嫁,她却誓死不从。方舆出狱后,又因国家变故被留京师不得归,她终因思念感伤而病故。她有诗130首,由女儿方蕙刻而传之,以其集中有“悬此贞心托杜鹃”句,命名《悬鹃集》。

      周玉箫喜欢花、竹,曾作《庭中竹梅》一诗,以竹、梅自喻,表现其气节:

        梅竹萧森露井旁,

        断猿空叫月如霜。

        竹从孕节生来苦,

        梅到飘魂死亦香。

      诗的前两句写梅、竹的生长环境,月寒、深井、断肠之猿声声哀鸣。但在这样的环境里,竹梅依然顽强生长。后两句直接赞美竹梅,以表自己心志。

      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评论周玉箫的诗时说:“词虽不文,君子旌其志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