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不跪着教书》2019-9
吴非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几年前,我就在学校图书馆了多次看到这本书,但书名实在激发不起我的阅读欲望,因为我比较讨厌故作惊人之语以夺人眼球的书名。而且,“不跪着教书”,不就是说如今有不少老师是跪着教书的吗?我是不是也在此列呢?一想到这,我就感觉到有点不舒服了,更加不想去读这本书。放假前,朋友向我大力推荐了这本书,说这作者成为了继李镇西之后又一个她敬佩的老师。于是,我有了好奇心,到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回来,大概花了两天的时间把它看完了。
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出了好几本书。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54岁,尚未退休。今年他已经69岁了。他与李镇西相比有不少相同之处,都很能写,也很敢写。只是,他的名气比李镇西差很多。也许是因为他不如李镇西那样到处演讲,还用微信公众号每天发表文章吧。总之,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老师。
书名“不跪着教书”在书中很多篇文章中都有提及,可见这是作者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序言中,作者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理想)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根据他的表述,“不跪着教书”,是指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提到了中国的历史,提到文革的事情,可知作者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历史背景。特别是文革时期,人们盲从权威,缺乏精神追求,不尊重人性,不看重人道主义,虚伪冷漠等等丑陋的行为让作者深感痛心。
此书的教育随笔分为六辑,大致来说,每辑针对教育的一个方面来发表自己的议论。
第一辑 永不凋谢的玫瑰
这里的“玫瑰”比喻美好的人性。作者在这部分表达了对培养学生美好人性的渴望。这些美好的人性包括了感恩、爱国、善良、民族情感等等。
第二辑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这部分作者主要是谈教师的修养问题。他的观点有:语文老师首先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教师要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出色的教师;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怀疑;安贫乐道,不要钻营仕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要跟家长进行权力交换;不要言行粗鄙等等。
第三辑 爱与敬重的阅读
这部分内容一是主张阅读,二是表达对某些教育现象的看法。作者提倡读书,认为阅读要敬重知识,敬重思想,应通过读书来获得文明教养,净化心灵世界。他批评了禁止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班主任,批评了教育中不近人情的很多做法,批评了学生干部中的权利意识和吹牛行为等等。后面的这些批评我不太清楚与阅读有什么关系。
第四辑往高处飞
从第三辑开始,作者的文章开始转到批判的方向。这一部分,作者同样打开了他的机关枪,进行了系列的扫射。他批评学生的世故、功利、自私、看重权力、劳动意思薄弱、缺乏质疑探究精神等等,批评了教师鼓励学生在父亲离世后仍坚持考试的反人道行为,批评了家长的浅薄无知、狂妄自大、干扰教师工作、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也批评了社会缺乏信任的环境、不尊重人权等现象。
第五辑 “实话”怎么说
到了这部分,作者进攻的火力更猛烈了。他批评有些“模范教师”为了坚守岗位不顾家人生死的极端变态行为,批评某教师违反教育规律对某学生一年家访120次的行为,批评教师职称论文造假、花钱买获奖证书等现象。他还批评社会上的人不懂高考作文规则却胡乱批评高考制度的现象,批评中国人读书太少的现象,批评官员硬性摊牌的行为,甚至批评贫弱者不顾经济能力偏让孩子读大学的行为,批评成人社会舞弊成风、吹牛成风以致影响到孩子的情况,批评媒体在教师节专找老师收礼的茬,批评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过高等等。
第六辑 在欢乐中沉思
作者的批评还没有完,到了这部分,他开始批评教育中的腐败现象,矛头甚至指向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和自己的母校。他所在的南京师大附中百年校庆之际,他欢乐之余不忘揭露了这一所名校在文革时也出现了斗教师等野蛮现象,希望它不应仅仅追求升学率,还要培养高贵的气质和平等意识,校长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政绩。还有更激烈的,他说,把校友划分为三六九等分别对待的大学母校,你在我心中已经死了。对其他学校,他也毫不留情,他说学校不能只说自己培养了多少英才,别忘了还培养了不合格的学生。他还批评了如今国际学校遍地开花的现象,办学校就像开饭馆一样赚钱宰人;所谓的“贵族学校”教不出“贵族”。他还指出了名校建设的种种弊端:攀比、破坏老校舍丧失历史文化、不顾学生需求盲目园林化、种观赏草等行为。对校长,他也不放过,他说现在当校长就是当官,跑官要官,刮钱捞钱,不学无术,缺乏现代教育意识等等。
总之,作者把教育的方方面面都炮轰了一遍。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大胆。我觉得可以引用别人评价鲁迅杂文的话来评价作者,作者的文章也是“像投枪,像匕首”,犀利尖锐地直刺教育的弊端和腐败。
而他的大胆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是从文革走过来的人,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对中国的很多怪现状都有自己切身体会和独立的思考。他指出了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遗毒,例如对生命的冷漠,反人性反人道的做法,愚弄别人的做法,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等等。他也发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很多不良现象,例如注重功利、看重权力、粗俗傲慢、铜臭味浓厚等不正之风从社会蔓延到教育界。这是一个不媚俗、不同流合污、不丧失良心、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但有个别观点我不太赞同。例如他谈到“减负”时说:“我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主要是教育者素质低下造成的;因为教育者的素质低下(当然也包括管理者的素质低下),对教育本质也就难有正确的理解,邪门歪道就应运而生。”他的意思是,学生负担重,是因为老师你上课时没有能力把学生教好,所以只好布置大量作业,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他把大部分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我觉得实在太冤枉。如今非常强调竞争,不是说你优秀就可以,而是你要比别人更优秀才可以。但总有人排名在后。如果那位老师为了追赶别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那么是否能说那位老师没有能力呢?我觉得其实是教育局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学校就把压力转移到教师身上,教师又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学生的负担就加重了。教师绝对不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教师其实也是受害者。
20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