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钱学森与中医”(四) “人天观”与“天人合一”
对话“钱学森与中医”(四)
“人天观”与“天人合一”
黄岐之
在《对话“钱学森与中医”》(三)中,作者就《李明:钱学森中医药思想综述》一文内容“三、中医要现代化”进行对话学习。
钱老首先从系统观角度倡导中医现代化问题,是立足自然界的大系统研究,构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新领域中,认识到中医理论对人体生命系统的科学价值,并提出人体生命科学概念。也就是说,古老的中医理论思想启发了钱老的“系统科学”思维,必须继承和发挥中医的科学理论意义,让古老的中医认识理论现代化。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体的整体功能比我们以前设想的要灵活得多,一定还有很多微妙之处未被我们识破。”“我们要真正开展人体科学的研究,就要抓住关于脑和神经系统对于人的整体作用。”“强调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研究人体科学。”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中医理论的脏腑论和经络学说,中医理论的六淫、七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些都强调了人体的整体观以及人和环境的整体观。”
“中医的长处是整体观、系统观、多层次观。”“还有人天感应,是考虑了更大的系统中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界的整个系统,现在提出的生物钟就说明天文的日月星辰运转对人是有影响的。”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地球自然环境之中,与日月星辰相依相伴,观察并思考着自然规律。先民在劳作与生活中关注人体生命现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自然有日月年的时间周期现象,有春夏秋冬的替换,人体有生长壮老已,昼作夜息等生命周期现象。先圣发现了自然变化的周期与人生的周期有关联,都是天地变化的结果,于是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认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天地由日月运行决定,人体由阴阳变化决定。
“钱老认为,……,中医利用人的感觉,包括普通一般的感觉、睡眠的感觉、特殊运动如气功(注:气的运行)所得之感觉,把感觉的内容一对一地类比于人们可以从自然界观察到的东西,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四时寒暑,昼夜交替等,这就是中医的“人与天地相应”,再进一步就演化成规律性的“医易相通”。这部分“自然哲学”万万不能让它消亡,因为现在还没有代替它的科学理论。”
“钱老认为,人体科学的研究比社会科学、宇宙学还要难,大概是科学问题中最难的。宇宙虽然大无边际,但对宇宙的研究可以从小做起,慢慢往大的方向推,而且宇宙变化的时间尺度是非常之长的。”“人体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从前科学研究的对象”
钱老发现人体生命的系统特点是有代表性,系统的多层次复杂、系统中高层次与低层次互动性强等,是构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方法论的突破口,而中医理论恰好是这种认识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如果对人体生命现象不能很好的诠释,这种系统学说是残缺的,不成熟的。于是钱老提出了“人体科学”的概念。
“人体科学的哲学层次,钱老称之为“人天观”,包括以下五个层次”。即宇观的人天观(宇宙与人的关系)、宏观的人天观(人体内部与环境的关系)、微观的人天观(人与环境的微观理论)、胀观的人天观(在宇观之上的人天观,其尺度为光年)、渺观的人天观(微观之下的人天观,其尺度为 10-34厘米)。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宇宙及环境存在必然的联系。中医是一门关于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学问,其重点在人体内部及受外部的影响。中医为此做了什么呢?中医认为人体是与外界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系统,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人体的吃喝吸拉撒呼是后天之气在先天之气的作用下,完成新陈代谢过程,生命在气的不断变化产生周期性,实现生命的运动。维持生命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是连续的变化和运动,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有的暂时稳定有的瞬间消失,这种变化是物质粒子和能量、信息的混合或整体表现,如果分裂开就某一个部分(粒子或分子)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例如,一摩尔水分子的能量可以明确,而一个水分子的能量是无意义的。这是一种适用“整体论”思维的对象,但不适用“还原论”思维的对象。应该如何去表达呢?古老的中医早就有了表达的词语,它就是“气”。
对于人体来说生命才是其意义。生命必须在完整的结构中实现,但有结构并不表示有生命,气是人体结构与生命的联系,是人体生理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钱老说,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中医辨证论治的“证”,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功能状态。”而中医之“气”是功能状态的表现。
“天人合一”不仅表现出人体与自然的联系,而且表示了天人之道皆是气之变化,这就是中医!故有“中医治病在于治气”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