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对楚地的整合,有成有败

2021-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始安公士或

秦国的南阳郡原为楚国的宛郡,南郡原为楚国的郢都首都圈。宛郡曾经是楚国与北方诸侯交战的第一线,重要性仅次于郢都地区。这两地入秦之后,直到秦朝灭亡都是秦楚文化并存的形态。汉高祖刘邦搞郡国并行制时,也是在这两地延续了秦郡县制。他老先生也是基于国情的客观实际。当然,把原六国地又分封搞诸侯,也是尊重这些地区的客观实际。

为什么提这个呢?只是想说,秦国实际上不缺治理楚地的经验,也摸索出了跟楚文化融合的办法。不过,楚地大,各区域风俗差异大。西楚、东楚、南楚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都被划为三个地理文化单元。

换言之,秦国整合的只是楚地的一部分。尽管这曾经是楚国最核心的部分,但战国末期的楚国迁都淮北后,又发展成新的状态了,秦国治理南阳郡和南郡的经验套不上。

秦设南郡和南阳郡,已经打残了楚国几大世族的社会根基。除了楚文化强势之外,地方豪强势力远远达不到原先楚国时期的水准,社会结构变化很大(经济结构则变化不大)。而王翦灭掉的楚国,那个以淮北和江东为核心区域的末代楚国,世族势力根深蒂固(甚至一直影响到南北朝)。

这就需要更新的治理经验。秦朝基本延续了对待南郡、南阳郡那种纯郡县制的做法,但由于吏员缺口大,治理地方依赖当地世族豪强。不像包括南郡、南阳郡在内的故秦地,乡官力量很强大,强宗豪民被压制着。这就是秦郡县制因各地社会结构差异而产生的变异。结果是治理失败了。于是有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尝试,以及后来推恩令的实施。

每个诸侯国吞并一个新的地理文化单元,自身原先的文化也会受到影响,多元一体是也。秦并巴蜀,楚吞吴越,赵得胡代,都是典型的例子。滚雪球滚到后头,春秋许多中小诸侯都化为战国七雄的郡县了。但某些区域的经济文化特征会继续内嵌于其内。甚至政权归属改来改去,这些特征都会顽强地保存下来。

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性,在发展速度缓慢的古代是如此,至今依然表现明显。地方之多元客观存在,中央之一体是建立在多元基础上的共同体。了解的越多就越会发现,共同体中没有哪一元是多余的。贡献有大小吧,但谁都不多余。

所以,我觉得地图炮是相当无聊的事情。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罢,都很无聊无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