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智主义:阴暗平庸的逻辑
我节选《寒山拾得忍耐歌》中一段开篇: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骂我、骗我,该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化网红的语言是说:如果你遇到他人对你做出伤害的事情,你要心胸宽广,举止大度,一直等,因为因果报应,过几年他会得到原有的惩罚。看似是非常有大智慧的一段对话,仔细思考,却漏洞百出。这段作品的背景讲的是佛教两位大贤: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示现人间,在一寒山寺庙的对话,从历史学和宗教学的角度,有传教和宣扬佛教理念的精神。结合欧洲中世纪,政权和教权的斗争,这段对话也大有愚民抚民安民之感。
读过《人类简史》等三部曲的读者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微小短暂的一瞥,人类的物质产出与精神产出,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都有特定的出现意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法对这些大无畏、大善大贤大美的理念评价对错,只能从时代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些理念还适不适合我们。
中国的历史文化分为三教九流:儒家为上三流,释家为中三流,道家为下三流。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本土的流派,而佛教为传入流派。三家流派的萌芽、成长、壮大都有着雄厚的政治目的支持。换到现代社会,叫做愚民政策。愚民政策的本质是构造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和纲常条框,让个人的行为在这个圈内活动。圈内的人穷尽一生在这个圈内狂欢,狂欢的出生,之后狂欢的死去。
钱老的《围城》中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那是否也可以说,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只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阴暗平庸的逻辑。
当然,跳不出这个圈子不一定是件坏事,反而主动留在这个圈子里更是一种大智慧,那一定是经历过思考、顿悟和妥协。但令人作呕的姿态是难看的,大量的伪智主义充斥在人群当中,让一群人毫无意义的自嗨。
对于伪智主义的定义,我选取了三个维度:一是智力主义,二是伪装的外衣,三是主义的传播性和圭臬性。伪智主义首先第一眼看到是美丽的,用一套专业的理论知识让你信服,用科学的逻辑、可靠的事实推导出为自己所用的结论。第二是伪装性,伪就是它的一套东西是有目的性的,并不是无私的,客观立场的。伪智主义的目的性不外乎几种状况,损人利己,不损人不利己,损人不利己。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目的性是可以理解的,其终极大杀器是广泛的传播性和病毒性蔓延。这种蔓延会让人误认为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加上普世这个词,众人就会奉为圭臬,认为就是正确的,错误的东西在以正确的姿态蔓延,就是灾难性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伪智主义多不胜数。深入的蔓延背后映射的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的众生丑态。
奥斯卡·王尔德说:“人生的首要责任是尽量虚伪。至于第二责任是什么,至今尚无人发现。” 人为了生存的更好,去适应环境,去变得虚伪,但是一定要有甄别伪智主义的能力。
当你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有人会劝你,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痛苦的,但你可以反驳,人生的精彩是靠自己去打拼的。当你为了婚姻,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把30年的人生透支给银行的时候,有人会劝你,房价会长久不衰,房子是婚姻最重要的保证,但你可以反驳,有的人正做在沙发上数着你按月交来的房贷。当你遇到他人中伤,有人劝你要绅士大度,相信因果报应,但你可以反驳,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的一生时间短暂,我为何要用宝贵的人生为不可估测的因果报应买单。
大多数人,新闻报道什么,就相信什么;头部名人发表什么,就融会贯通。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没有高尚沉积的气节,很容易被蒙蔽双眼。为什么众人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没看透这些道理背后的逻辑。
无论从东方的伦理文化出发,还是从西方的普世精神切入,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主题:人才是世界的主体。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就了很多矛盾主体,矛盾主体的载体上是无数的失意与悲伤,我可以接受健康的自愈,但不能接受伪智主义的慢性中毒。当然,再也不能让伪智主义让个体变得阴暗平庸。
最后以加缪《局外人》的一句话结尾:
跟平时一样
当我想摆脱一个我不愿意听他说话的人时
我就作出赞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