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家庭实行分餐制的策略(一)
活动缘起:缘于疫情后的思考
疫情逐渐得到缓解,防控已见成效,人们生活正逐步回归正轨,工人开始复工,街道已解封。然而面对这次疫情的“大考”,使更多人陷入了沉思。疫情后,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如何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的生活?很多人开始关注自身饮食习惯带来的弊端。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共同进食即合餐,互相夹菜被认为是热情的体现。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各吃各饭的分餐方式更加科学、更加健康,值得大力提倡。特别是本次疫情传播途径中除了空气飞沫传播以外,还有接触性传播,很多案例都是由于家庭聚餐引发的,所以推行“分餐制”是大势所趋且刻不容缓。但如何推行“分餐制”?难点在哪里?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带动家长,最后牵动整个家庭推行分餐制,这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养成习惯。乡村家庭合餐制比较常见,家长的文明就餐意识不强,要想推行分餐制比较困难。针对本班家庭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哪些策略推动乡村家庭实行分餐制?如何策划组织、引领指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探索尝试?
活动策划:团队研修中的启发
一个着眼于“生命自觉”而成的研修团队,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充满着生命力的组织。它能不断地影响着,改变着每一个成员,向着更专业的方向前行。自参与“小手拉大手疫情防控在行动研究团队”以来,与各位老师、专家交流和学习中,自己深受启迪。本次活动围绕研究课题“文明礼仪范畴的餐饮礼仪”进行策划,主要针对家人、亲人间就餐防疫方法,以及餐桌文明礼仪的探索与研究。在活动的策划中,我渐渐体会到团队力量之强大,大家总能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教育动人的火花,能发散彼此的思维,拓宽个人的思路,向更广阔的教育实践探索。赵荣嵘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分餐制”名生讲堂、习惯养成教育,给了我很大启发,虽然我们存在城乡差异、学生年龄差距,但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是相通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借鉴研修团队其他老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学情,地域特点,家庭情况,对活动方案进行了内化与创新。
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个目的:
1.学生通过了解分餐制与合餐制,以及相关的餐桌礼仪知识,明确文明就餐的科学性,大力推广家庭分餐制,提高学生与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引导学生的主动宣传,召开家庭访谈会议,推动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尝试分餐制,培养家庭科学就餐习惯。
3.餐饮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养成餐桌上的文明行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实践
依据活动目的,方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学习阶段、调查阶段、宣传阶段、实践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中,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实施的。虽然本班只有七个家庭,但经过前期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家长的学习、共育意识已有所提高,能够主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为本次活动开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一、学习阶段:采取不同形式学习餐桌文化
1.利用钉钉直播,学习分餐制的知识。
首先,我利用网络搜索关于分餐制与合餐制的概念与由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两种就餐制度的演变过程,初步理解什么是分餐制与合餐制。
其次,根据本次疫情情况,向学生讲解分餐制的好处有哪些?
分餐制的优点如下:
(1)预防经口传播疾病: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筷子、勺子接触公众食物,经口、睡液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
(2)定量取餐、按需进食,保证营养平衡:特别是对于儿童,学习认识食物、熟悉量化食物,也有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3)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再次,我和学生一起交流家庭分餐制的方法有哪些?孩子们提出了三种分餐方法:第一,购买带隔断的餐盘,家里人每人一份饭和菜;第二,够买一些碗和盘子,每人一个碗装饭,几个小盘子装菜;第三种,买一些筷子和小勺,每人备双份,一双筷子用来把菜夹到碗中,另一双筷子用来把菜和饭放到嘴里。通过对比,孩子们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可行,因为第一种餐盘比较适合学校的集体就餐,家里每顿不可能做很多的菜,每个人每顿饭吃的多与少不好定量;第二种要刷的碗碟太多,增加了负担。而第三种只是多涮了几双筷子,吃多少夹多少,不浪费,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其实每一种分餐方法都可以达到分餐制的效果,可以依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自由筛选。同时浩浩同学在交流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么多筷子、勺子和碗怎样区分?于是孩子们集思广益,月月同学说给筷子分类,买不同颜色的;诗琪同学说在餐具上面刻上名字或不同的图案;达达同学说买长短不同的筷子,大小不同的勺子;思琪同学说,还要买不一样的碗和餐盘。
最后,我在肯定孩子们的想法后,提议使用公勺公筷,就是每一道菜上都放一双与自己手里不同的,大家可以公用的筷子和勺,这样每个人都不会与菜有直接接触,这种方式与孩子们想的第三种是类似的,都能有效避免互相传染的可能,达到科学就餐。
直播分餐制视频截图2.召开线上班会,学习文明就餐礼仪。
这是我们第一次召开线上主题班会,孩子们和我感到特别的新鲜。为了使班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提前制作了ppt课件,主要分三个板块:文明就餐礼仪知识、筷子勺子正确使用方法、集体讨论自身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班级七个孩子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知识,为班会讨论做好了准备。
首先,我利用视屏会议中的屏幕分享功能,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图中的不文明就餐现象,孩子们一边表述一边总结,提出“文明就餐十一禁忌”,以及餐桌礼仪知识。在直观感受中,让餐桌文明走进学生内心。
其次,例举基本餐具筷子与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的礼仪常识。孩子们通过即兴演示,明确了小小餐具里所隐藏着的文明知识。同时,达达同学对筷子使用禁忌给予了补充“不要把筷子插到饭里,因为那表示给去世的人吃的,很不文明。”浩浩同学也提出“在饭桌上不要把筷子交叉放置,那表示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由此可见,孩子们在班会前做了充分的功课。接着孩子们结合前期开展的活动,提出了公筷与公勺的使用注意事项,为持续开展分餐制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再次,出示集体就餐礼仪常识,文明就餐礼让图片,以及小学生文明就餐儿歌,让孩子们在观看,朗诵中,提高文明就餐意识。
最后,引导孩子们展开集体讨论,主要围绕如下两个问题:我们平时就餐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以后怎样改进?让孩子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交流。例如:孜孜同学发现自己时常掉饭粒,就想到了《悯农》古诗中“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莹莹同学发现自己吃饭时爱说话,就下决心改正。孩子们在讨论中感受到生活处处需要文明,需要改变自身不足,提升文明素养。
二、调查阶段:召开家庭访谈会议,了解问题
经过前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科学、文明就餐常识,现在需要了解家庭进行分餐制都存在哪些困难?
首先,我设计了学生与家长的访谈问题,根据问题,我通过视频做了全班学生集体访谈。孩子们一致同意采取家庭分餐制,并表示有信心带动家长一起尝试,做好监督,平时要帮助妈妈洗碗,减轻妈妈的家务劳动负担。
学生问题:
1.你家采取合餐制,还是分餐制?
2.你有信心带动家长一起分餐吗?
3.如果采取分餐制,你打算怎样做?
家长问题:
1.您家采取合餐制,还是分餐制?
2.您觉得那种就餐方式更科学?
3.如果您家采取分餐制,会存在哪些困难?
其次,针对家长问题,我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通过召开家庭会议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带动家长一起做分餐前的准备工作。
家庭会议记录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和孩子、家长再次进行线上交流,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菜品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分餐方式,例如,思琪家庭只有两口人,可以采取分碗分牒的方法。莹莹与诗琪家里人口多,可以采取公筷公勺的方法。餐桌上菜品多的可以每人准备不同的餐盘,菜品少的可以准备几个普通的盘子。交流中面对困难,我们积极思考,想方设法克服,以保证分餐行动走进每个家庭,避免非常时期接触传染。
三、宣传阶段:制作手抄报进行宣传引导
为了让家长更充分地了解分餐制,了解餐桌的文化,我指导孩子们通过制作手抄报在家庭中进行宣传,加深自身的就餐安全知识,掌握饮食方面的抗疫方法。两次不同主题的手抄报设计,学生紧紧围绕分餐制与文明就餐常识进行选材、绘画、排版、书写,形成一幅幅简单、具有宣传效果的作品。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对手抄报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逐步提高学生制作手抄报的排版布局能力,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实践阶段:学生带动家庭初步尝试分餐
通过前期三个阶段活动的开展,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努力下,初步商讨解决分餐制存在的问题后。每个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初步尝试推行分餐制,并不断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家庭就餐、学生参与刷碗、收拾餐桌的图片。在尝试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莹莹同学发现刚开始自己和家人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把公勺公筷放到自己的嘴里,后来莹莹主动承担了监管员职责,如果谁用错一次公筷就惩罚他刷一天的碗,慢慢改善了大家用错餐具的情况。思琪家庭是采取分盘就餐的方法,经常出现盛得多,有剩余饭菜的情况,后来思琪妈妈想到餐桌上摆放一副公筷公勺,让思琪用其先夹取少量的饭菜放到自己独立使用的盘子上,吃完后再去夹取,这样做有效地避免了浪费现象。诗琪家庭购买了各种各样的餐具,对每人使用的餐具进行了分类。孜孜家庭因为分餐制的学习与宣传,在自家包子铺为客人准备了公筷和公勺。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性,分餐制的推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此次疫情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病从口入,一定要养成科学、合理、安全、文明的就餐习惯。
活动效果:持续推进的价值体现
“生活即教育” 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其中的教育价值。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停留在疫情期间,更应该着眼于每个人日后生活习惯的安全健康。科学的就餐方式可以避免流感,乙肝,幽门螺杆菌等很多病毒的传播。分餐制的探索与实践,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一、提高乡村家庭科学、文明就餐意识。
不同的进餐方式对社会行为和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养成了人们不同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 在未开展此项活动前,班级只有思琪家庭采取分餐制,多数家庭采取合餐制,疫情期间也未曾改变。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合餐制存在的不科学因素,也没有意识到吃饭方式的选择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更没有想到餐桌上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知识,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素养。通过学习、交流、宣传、尝试,每个家庭由刚开始的抵触心理,认为合餐共食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吃饭气氛很热烈,家人之间更和谐。到后来发现分餐制不易传播疾病,不浪费饭菜,利于节约的优点,特别是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防止传播病毒,更应该改变家人之间的就餐方式,向更科学、更文明、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每个家庭的安全就餐意识得到提高。
二、改变乡村家庭就餐习惯。
有了意识就要行动,每个家庭在孩子的带动下,开始改变就餐方式,尝试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分餐。有的家庭制定习惯养成计划,每天孩子参与洗碗任务;有的家庭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孩子承担监督责任;还有的家庭分盘用餐,根据自身所需,定量夹取,节约食物。要想改变家庭就餐习惯,重在坚持,学生、家长是否会长期参与分餐实践,需要教师做长程系列的活动跟进,鼓励并引导每个家庭逐步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目前就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多数家庭还在坚持中,莹莹妈妈表示“虽然刚开始总是忘记使用公筷公勺,但在孩子的监督下,时间久了也慢慢习惯了。”
三、餐桌上的家校共育成为可能。
在应试教育的当下,教育不仅仅应该只存在与校园内,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领域。“家庭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以及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习惯、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1】依据活动的开展情况,以餐桌上的文化来促进家校合作已成为可能。家长在活动中积极配合孩子进行就餐常识的学习,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学生制作宣传手抄报,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家长给予大力的支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组织能力。家庭分餐制的尝试,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家长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言行示范,努力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生活的教育更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去追寻和探索。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用心去做,我相信总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教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02.
推动乡村家庭实行分餐制策略的后续实践
活动缘起:分餐制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变乡村环境,建设乡村公共卫生体系,村民是主要的参与者和依靠者,所以必须转变村民观念。在乡村家庭推行分餐制,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确保自身身体健康。
从一个家庭做起,逐渐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分餐,以点带面,持续推进,这是此项活动的最终目的。本班七个家庭在经过学习阶段、调查阶段、宣传阶段进入了实践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开始感觉新鲜,之后很难持续。第二,家长开始农忙,无暇顾及分餐。第三,疫情有所缓解,开始出现不重视的态度。依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再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带动家长持续分餐,成了今后活动的重点。
活动实践:分餐在继续——小故事分享
在“小手拉大手疫情防控在行动研究团”各位老师的启发下,本班举行了一次线上分餐故事分享活动,以下是学生撰写的小故事。
月月同学:
今天我和爸爸、姐姐去饭店吃饭,在店门口,就闻到了菜的香味,我走进去一看,很多人都不使用公筷,非常不卫生。这时,我想起老师同我们讲的分餐制,既卫生又科学,于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我特意向老板要了很多筷子, 和爸爸、姐姐一起使用公筷吃饭。姐姐夸我做得好。
浩浩同学:
一场疫情爆发了,分餐也显而易见,很多人都提倡分餐,因为分餐可以防止得新冠病毒的人相互传染,也很卫生,但我家总是很难实行分餐制,因为有一些食物无法分开,例如:火锅和鱼。 我们家不是天天都要分餐,但我提议可以一个人吃完后,另一个人再吃,尽量要分餐 。
莹莹同学:
有一次我们家分餐吃饭,那是第一次,妈妈特地买了许多好吃的菜,都是我们爱吃的。饭做好了,开始摆盘,一半米饭,一半菜,我姐姐说:“盘摆的真好看。”吃完饭,我和姐姐帮妈妈洗碗、筷子、勺子。洗完后妈妈还夸我长大了,懂事了。之后,我还给妈妈、姐姐、爸爸讲分餐有什么好处。听完后妈妈说:“分餐这么好,以后要天天分餐。"
但是在分餐的过程中,我发现刚开始吃饭时,还很有规矩,后来大家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把公勺公筷放到自己的嘴里,于是我主动当起监管员,每天监督大家,如果谁用错公筷就惩罚他刷一天的碗,慢慢地改善了大家用错餐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