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哲学家对生命的点拨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144人  诗之源

14位哲学家对生命的点拨

——苏格拉底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柏拉图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亚里士多德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约翰·洛克

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的东西。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大卫·休谟

恨也罢,爱也罢,思想、感觉、观察也罢,无非都是在领悟。

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卢梭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康德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黑格尔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存在即合理。

——叔本华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尼采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海德格尔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

人当诗意地栖居。

——弗洛伊德

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的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宁肯听任自己失望,也绝不乱存奢望。

——萨特

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

——维特根斯坦

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对不可言说之物,保持沉默。

附: 跟佛家学放下过去,跟道家学从容转身,跟儒家学奔向未来

01

跟佛家学放下过去

佛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自在的心性。

如果用三个词概括佛家的主旨以及其中的人生滋味,那便是——看破,放下,自在。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看破开始,在放下中进行,于自在中成就,这便是那条觉悟之路。

“放下”则是“看破”和“自在”的桥梁。如何能看破?什么是自在?只有懂得了放下的真谛,才能了解。

看过一个禅宗公案,是我见过诠释“放下”最好的故事。这个公案的出处已经不得而知,日本的湛山禅师和奕堂禅师曾有过相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大概是说: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在一条河边看到一名过不了河的年轻女子。小和尚自己蹚水到了河对岸,老和尚则二话不说地背起女子把她背过了河,到了对岸才把女子放下。老和尚与小和尚又走了很远,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问老和尚:“师父,我们僧人是不能近女色的,您为什么要背那名年轻女子过河?”

老和尚只是故作惊讶地回答了一句:“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呢?”

是啊,很多事情,其实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背着呢?人生多少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已经过去那些年,你一定经历了很多的悲喜爱恨、挫折变故,那么是否也要继续背着?

那些我们一直背着的东西,就叫做“放不下”。看破、看破什么?便是我们背着的东西的虚妄;自在、何为自在?便是放下这虚妄的包袱后的轻松安宁。我们的纠结辛苦,源于自己抓着那些早已过去的东西不放,使那些早已死去的事情还活在心里;我们活得累,是因为我们背了太多装着“放不下”的包袱。

所以《六祖坛经》里问着:“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金刚经》里答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人生痛苦和辛苦的真相。人生需要懂得放下,心需要适时清零。而站在新一年的开始,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最合适、最好、最具仪式感的契机。

还自己一颗轻松的心,给自己一个轻松的姿态,让自己能轻松上路。

02

跟道家学从容转身

道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通达的思维。

道家言天道人德。何为最大的天道?《道德经》里一再说着大道的性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儒道合一的《周易》里说的也是一样:“生生之谓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还有乾卦在第五爻“飞龙在天”之后紧接着是第六爻“亢龙有悔”,表示已完成的第63卦“既济”之后紧接着是表示新开始的第64卦“未济”。

“反”“周行不殆”“复”“生生”“往来相推”……这些说的就是大道之总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何又谓最高的人德?便是依天道而行、合天道之理。天道运行形成一种势,依天道而行便是顺应这种势,这便是顺势而为。如何顺势而为?对于为人,老子为我们指出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顺其自然;对于做事,《周易》为我们指出的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顺应变化、灵活变通。明此理,行此道,便叫做通达。

如此,人生就会拥有一种从容,从容地做人,从容地行事,从容地活着。

而元旦,正也是一个旧周期的结束,一个新周期的开始。顺应此势,便是在放下过去、拥有一份轻松心态的基础上,从容转身,向前看、往前走。

世界永远是变的,生活永远是新的。

03

跟儒家学奔向未来

儒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奋发进取的行动。

有人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又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入世越深,出世越远”。当我们有了佛家的自在心性、道家的通达思维,便有了所谓的出世之心、大隐之性,剩下的就是进取有为、建功立业了。《警世通言》云:“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北宋大儒张恒渠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学宗师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致良知”……最不济,也是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应当,是向着人生价值的崇高。

入世的真谛,是担当,穷便为自己和家人担当,达就为国家民族和天下人担当。儒家的气概和理想,皆在于此。

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头看,只剩荒凉;向前看,才有希望。只有在前方希望的光里,才有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佛家,道家,儒家;放下,转身,前行。这便是中国文化的至深意蕴,以及人生的至深滋味。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宜修乾道,从“潜龙勿用”的韬晦中开始,在“飞龙在天”的光辉中结束,从容不亢,自在无悔,善始善终。

大哉乾元,元亨利贞。

本文来源:京博国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